邑城记忆武登荣80年前邑城的模样

社会不断变革,人文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新的东西应运而生,旧的东西逐步消失,这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自然法则。解放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WHDGM、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出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邑城村和80年前的邑城村完全不一样了。我把我记忆中80年前邑城的大概模样梳理成文章,以飨大家。希望大家留言指正、补充,以便更贴近实际。

一、邑城村的模样

★邑城村有四座城门。老一街东头、老二街西头各有一座高大拱形城门楼,下有两扇巨形大门,为邑城的东大门和西大门。北面五云阁,南面财神阁,上边是庙宇,下边是拱形通道,通道口也各有两扇巨形大门,为邑城村的北大门和南大门。

★邑城街为三横二纵,有“四道大街,八道小街”之称。以老二街东头路口为中心,向南(转向东)为一街。向西为二街,向北为四街。一街又称东街,以武姓为主兼有王、李、毛、刘、周、陈、吕等姓。二街又称前街,以李姓为主兼有高、曹、孔、田、郜等姓。三街又称后街,以王姓为主兼有李、郭、牛、胡等姓。四街又称北街,以陈姓为主兼有韩、靳、趙、邢等姓。一街的南头、北巷子,二街的盐店古道、西古道,三街的牛家巷、胡家巷,四街的王家巷、韩家巷,被称为“八道小街”。

★邑城村有大小巷子(胡同)30条,其中通往村外的有22条,也都修建有通道门。另外,一街的“南头”,二街的“盐店古道”,四街的“王家巷”,都各有前后门,前后门一关,成为“城中城”。在不太平的年代,天一黑就关闭大小城门。夜里有更夫打更巡街,一旦发生匪情,青壮年立即拿起刀枪棍棒守街、护院严阵以待,土匪响马很难得逞。

★邑城村有饮用水井19眼,其中一街8眼,二街5眼,三街3眼,四街3眼。这些水井在大旱之年从未干过。一街路北刘家古道那口井的水特别甜。一街路南(东古道)那口井的水非常苦(后来没人用了)。每天早上家家户户担水,有时在井上排成长龙,凡遇到妇女抬水,一律优先照顾,主动帮她打水,不让她们排队,不让她们靠近井边,以免发生意外。

★邑城村四周有场园35块。其中一街11块,二街7块,三街9块,四街8块。每当麦收,秋收打场季节,翻晒、上滚、扬场,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邑城南园北园,有多亩菜园、6O多眼井。每年春旱和秋灌季节,一百多杆辘轳同时浇园,放辘轳之声、口哨之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场交响曲回荡在整个园区。一片片庄稼,一方方秋菜,好像一幅幅绣毯,美丽壮观,一派生机。

★邑城村除了圆觉寺、槐荫观、五云阁、财神阁以外,尚有大小庙宇17座(不记得有三聖庙)。其中有三座龙王庙、两座关公庙、一座三官庙、一座奶奶庙、一座土地庙、一座山神庙、8座仙家庙。另外尚有武、李、王、陈四座家族庙。

邑城镇文物古迹原址图

吴庚有制作

除了吴庚有乡友在邑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jg/7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