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进入第19期,一起来学习蓍,广东地构叶,尼泊尔老鹳草,鱼子兰,全缘金粟兰。
01蓍蓍(Achilleamillefolium)来自于菊科,蓍属,别名千叶蓍,锯草。
多年生草本,具细的匍匐根茎。叶无柄,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直径2-6厘米的复伞房状。花白色、粉红色或淡紫红色,花果期7-9月。
我国各地庭园常有栽培,新疆、内蒙古及东北少见野生。广泛分布欧洲、非洲北部、伊朗、蒙古、苏联西伯利亚。
在北美广泛归化,生于湿草地、荒地及铁路沿线。叶、花含芳香油,全草又可入药,有发汗、驱风之效。
蓍草作为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冠名以蓍实,列为上品,其在历代本草皆有收载。
版《中国药典》收载有蓍草中药材,其基源植物为菊科蓍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开花时采割。
蓍草味苦、酸、平,归肺、脾、膀胱经。具有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的功能。用于乳蛾咽痛、泄泻痢疾、肠痈腹痛、热淋涩痛、湿热带下、蛇虫咬伤。
第一版《中药大辞典》收录有蓍实,为菊科植物高山蓍的果实,并注明是指《神农本草经》中的蓍实,功效与《神农本草经》一致。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修改为蓍草,为菊科植物高山蓍的全草,性味功效为辛、苦、微温、有毒。祛风止痛、活血、解毒。用于腹中痞块等。
这与《本草纲目》描述蓍叶的功效一致,也与我国现在药典有关蓍草的功效基本一致,高山蓍在我国分布最广泛,也是我国药典所指的基源植物。
商、周至汉时期,源于周文王在河南省汤阴县演易使用植物蓍,蓍实的基源植物是古代用于占卜的一种工具。
唐至明时期,蓍被神化之后广为传播,周文王占卜所用的蓍在全国各地不一定有分布,人们就近采用形态上相似蓍属的其他植物来代替使用,从而导致各地所用当地所产的蓍属植物占卜。
所以在唐至明时期本草中的蓍实为多基源植物。故《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蓍草的基源植物为高山蓍、蓍和云南蓍这3种植物是较合理的。
02广东地构叶广东地构叶(Speranskiacantonensis)来自于大戟科,地构叶属,别名云南地构叶。
草本,总状花序。蒴果近球形,花果期7月。
产于云南,生于海拔-米石灰岩林下阴湿地。
广东地构叶是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又名瘤果地构叶。
入药作蛋不老、透骨草用,味苦、性平、祛风湿、通经络、破淤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疔疮肿痛、跌打损伤。
03尼泊尔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Geraniumnepalense)来自于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别名少花老鹳草。
花序短于叶,常生于茎下部叶腋。分布于北京地区、河北等地。生于低山林缘和杂草坡地。
老鹳草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性辛、苦、平,归肝、肾、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等作用。
中国药典版中收载老鹳草为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日本产的尼泊尔老鹳草所含主要鞣质为牻牛儿素,牻牛儿素的含量,以茎顶端新生的小形叶片为最高,随着叶片的生长、老化。
牻牛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近根部的褐色叶片及枯死的基生叶几科不含牻牛儿素。
我国老鹳草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疗效肯定,毒副作用低。
老鹳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目前对其深入研究尚少,特别是临床上民间还有许多用途还需要做药理研究。
如治疗子宫内膜炎;煎水外用治疗刀伤,愈后不留疤痕;浸液治疗白内障及抗肿瘤作用等方面。
04鱼子兰鱼子兰(Chloranthuserectus)来自于金粟兰科,金粟兰属,别名石风节、节节茶、九节风。
半灌木,穗状花序顶生,复排列成圆锥花序式。果倒卵形,幼时绿色,成熟时白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生于山谷林下或溪边潮湿地,海拔-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鱼子兰为金粟兰科金粟兰的全草,又名珠兰、珍珠兰、茶兰,我国南方诸省均有栽种,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瘀之功效,在民间应用较为广泛。
不寝:鱼子兰叶10g,含羞草10g,琥珀末6g(兑服),煎取ml,分2次服,1日1剂,用于惊吓所致的不寝。
跌打损伤:鱼子兰叶50g,赤小豆g,捣如泥外敷,另取鱼子兰根20g,煎取ml(顿服),用于跌打损伤、局部瘀肿。
烧烫伤:鱼子兰叶30g,捣如泥加芭蕉树汁10ml,鸡蛋清1枚,调敷患处,用于烧烫伤所致局部皮肤红肿、起水疱的轻中度烧烫伤。
产后恶露不尽:鱼子兰叶10g,益母草20g,煎取ml,分2次服,1日1剂,用于产后摄养不当,热扰血室所致恶露不尽。
痈:鱼子兰叶30g,青黛6g,重楼6g,捣如泥外敷,用于痈红肿疼痛,尚未成脓者。
民间应用鱼子兰内服,外敷治疗多种疾病,其有小毒,内服剂量宜小,鲜品10g以下,且不宜长期使用,最长不超过一周。
05全缘金粟兰全缘金粟兰(Chloranthusholostegius)来自于金粟兰科,金粟兰属,别名四块瓦、四叶金、黑细辛。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生多数须根。叶对生,通常4片生于茎顶,呈轮生状。
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白色,雄蕊3枚。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生于山坡、沟谷密林下或灌丛中,海拔-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全草供药用,能解毒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性关节炎、菌痢。有毒。
金粟兰全草或根、叶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福建、广东等地作“珠兰”、“珍珠兰”等药材使用,傣族、哈尼族、壮族、侗族、瑶族、布朗族亦药用。
有祛风湿、活血止痛、杀虫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头痛、顽癣等症;傣族、哈尼族用其根治疗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症。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