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画像砖(摹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甘肃嘉峪关东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宝地被人们称为“大戈壁里的地下艺术宫”,这里分布的多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中,以简洁生动、粗旷活拨的现实主义砖画,为人们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生活。这些砖画多出自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师之手,他们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用形象生动、鲜明质朴的绘画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墓主人的现实生活,为墓主人营造了一种在另一个世界丰衣足食的生活氛围,从而成为魏晋时期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画幅通常采用红色宽带分割出画面的外框,然后以墨线勾出景物的框架,再染上淡彩。颜色大多以红为主,石绿、淡黄次之。色彩的点染或留飞白,或出线外,浪漫表意,粗犷大方。这块砖壁画是奴婢们从事炊庖的场面,画面描绘细致入微、形象生动。
“大秦龙兴化牟古圣”瓦当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瓦当直径17.5厘米,河北省易县出土,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物件。 瓦当残缺,瓦面中有凸起的圆芯,以圆芯为中心划成8个扇形格,每格中有一字,为“大秦龙兴化牟古圣”。 十六国瓦当与两汉瓦当明显不同。汉代瓦当多装饰卷云纹,一般用十字形双线栏格把瓦面分为四部分,文字书体以篆书为主,隶书较少,也有鸟虫篆。十六国瓦当的卷云纹已趋于简化,瓦面一般被分成9格(包括圆芯),书体介于楷隶之间。 瓦当铭文中的“大秦”指十六国中的前秦。前秦是由氐族首领苻健建立的国家,都城为长安(今陕西西安)。第三任君主苻坚在位期间,前秦一度统一中国北方,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南控越雟(今四川西昌一带),北极大漠,东南隔淮水、汉水与东晋对峙。公元年,苻坚为统一中国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但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于东晋,此后前秦迅速走向衰落和瓦解,中国北方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件瓦当应为官府建筑材料,铭文中的“龙兴”指前秦建国并崛起,“化牟古圣”则是对前秦君主的赞颂之词,大意是说他们建立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古代名君媲美。
:东晋:青瓷羊形烛台:白双且造像北凉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