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脉花地海湾第4期

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羊城晚报《汕头文脉》9月8日版面图

犹闻酥饺香

□邱宝瑜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写月饼的诗句,我念着念着,却不由自主想起那枚小小的酥饺。

在我的家乡潮汕,中秋佳节将至时,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置办节货,其中有一种名唤“酥饺”、又叫“油香仔”的果品,因形似月亮,被作为中秋供品,深受大众喜爱。

记忆中,做酥饺是件热闹又快乐的事情,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尽管它的制作工序繁杂,费时较长,贤惠的母亲也会赶在中秋前就把它做好。

炒花生是第一步,以小火翻炒,这需要绝对的耐心,直到花生爆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传来浓郁香味,才将它们倒进盘中,趁热脱去花生衣。看母亲捧起一把花生在手心快速一搓,露出白色的果仁,那动作一气呵成。我学着她的样子,却时常被烫得呼呼直叫。

脱皮后的花生用石磨碾成泥状,靠石杵一下又一下地碾压、捶碎。这是我和妹妹的活儿,别看小小的石杵一手可握,几番动作下来,手已渐麻。只是花生调皮,一颗接一颗地往外跳。妹妹是只小馋猫,总偷偷捡来吃,还不忘迅速擦一下嘴角。

捣好的花生泥,配以一定分量的白糖均匀搅拌,再往里添加“瓜册”(冬瓜制成的瓜脯)和芝麻,如此调好的馅料满院飘香。邻居已经闻香而来了,高卷袖口作势就要帮忙,那般盛意拳拳,母亲笑着连声道谢后,赶紧着手揉面皮。这肯定是力气活,看母亲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就知道。但这又马虎不得,更没法凑合,因为面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酥饺的口感。这就有赖于母亲的一双巧手了。

果然,揉好的面团雪白香软,泛着油光,煞是好看。准备工作就绪,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擀面皮,有的包馅,还有的负责炸酥饺……每一步骤井然有序,充满浓浓的仪式感。父亲也没闲着,泡一壶工夫茶,为忙碌的大伙递上茶水,小小的院子一下子热闹起来,好不欢腾。

大家一边话家常,一边不忘手里的活儿。对待节货,潮汕妇女向来是专注且虔诚的,一块面皮包多少馅料,顺几个褶子,全部了然于胸。那娴熟的手艺,看得我目瞪口呆。这种褶皱极具特色,不同于饺子的包法,而是一层叠着一层,看起来精致小巧。

一片欢声笑语中,原本白花花的酥饺已炸好出锅了,个个色泽金黄,泛着浓郁的香气。好不容易等它不那么烫嘴了,我们终于可以吃几个解馋,一口咬下去,皮薄馅厚,那酥脆的口感不同于月饼的甜腻,香甜适宜,分外好吃。

母亲早就配好几份,一定要邻居带回家尝尝鲜,享受辛勤劳动的成果,并且约定好什么时候轮到哪家做酥饺,大伙再去帮忙。小小的酥饺,就这样承载着浓厚的乡情。

待到中秋之夜,天上玉盘高挂,清晖遍洒。邻里相互串门,这家品香茗,那家吃酥饺。中秋节的欢乐祥和,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蔓延开来。大人说:“天上有大月,人间有小月,这小月指的便是酷似月亮的酥饺了。”抬头是皎洁月华,低头是金黄酥饺,我拿着它,仿佛就能离月球近一些,对美轮美奂的天宫充满无限遐思。

月光静美,果香扑鼻,茶香醉人,一阵阵欢笑,在屋里屋外响起,一首首欢歌,在月光下流淌。家乡人的唯美和真诚,荡漾着温馨和快乐。

这样的中秋夜晚,我总是舍不得太早入睡,待到月亮爬到最高时,遥望苍穹,夜空一片清澈。溶溶月夜下,我们沐浴在琉璃般的光泽中,只觉幸福无比。

石炮台公园卢勖吾摄

西堤公园,穿越时光的记忆

□杜祝珩

几位同事喝茶聊天,说汕头市区几个地方必须去:到东海岸吹海风看夕阳,走进儿童公园看“恩”的母亲雕塑,来西堤公园感受“侨批”文化。如果这三个地方没去,就不能说是一个地道的汕头人。

我听后暗暗自喜,我家住市区东边,儿童公园就在家隔壁,是我周末跑步锻炼的好去处。儿童公园母亲雕塑“恩”的内涵是“妈妈把青春留给我,把岁月留给自己”。东海岸离家也近,是傍晚时分看夕阳发呆的理想之地,体现现代人的浪漫情怀。唯有西堤公园,在老市区,经常堵车,人多路窄,所以我迟迟没有动心。为了同事这句话,周末我赶快奔赴西堤公园溜达。

海风温柔,花香沉醉。走进西堤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海邦剩馥,侨史敦煌”,这是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对侨批的评价。脚下雕刻的“地图广场”,从“汕潮揭码头”到“四永一升平”的标识符号,见证了当年汕头从渔村码头到港口商埠的时代变迁,听到时光流淌的声音,曾经繁华再现。

在西堤公园的侨批记忆广场,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呈半环形的“记忆之流”,缓缓流淌的清水,水的下面是一张张固化的真实侨批,就如流淌着岁月痕迹。设计师的智慧,为观者打开一扇情感之门、一条通向世界之路。一封封侨批凝聚着潮籍侨胞的血汗,承载着他们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展示了华侨华人的移民史和创业史。人间悲欢,忠孝情义,家国情怀。很多外地游客聚集在记忆广场观看侨批。有个小青年大声朗读侨批上的文字,旁边一位老奶奶慈爱地看着小伙子,眉宇间舒展着笑意。另一处,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久久凝视这些侨批,手在颤抖,声音哽咽,想必内心波澜起伏,想必侨批里有他的故事、他的辛酸泪。我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了,思绪也幻化成记忆的小船,驶向远方。

记得我四岁时,邻居老姨海外的儿子寄来侨批,到我家请老祖母写回批。老祖母是我们村里唯一的女秀才,她每次帮人家写回批都用毛笔写。我踮起脚尖仰望,邻居老姨边说边抹眼泪,声音哽咽口述。老祖母把她的表述凝聚成七字的诗行,神情专注,一笔一划,每个字都满怀深情。亲人远隔千里生死未卜,维持联系的就是一张薄薄的侨批。千里路遥寄相思,家书一封抵万金。

带着侨批回乡的“水客”都很讲信用,惊涛骇浪也阻挡不了他们的回乡路,重重险阻也要保护好乡亲托付的侨批。每一封侨批都是一个家庭无尽的等待与思念,是生与死的纽带,更是一家人活下去的希望。这些“水客”从国外回来,就有很多人围着其问亲人消息。收到侨批的人家满心欢喜,等不来消息的人忧心忡忡。有的带来海外亲人死去的消息,一家人就会哭天喊地、悲痛欲绝,在巷口烧起纸钱,红红的火焰伴随着悲切的哭喊声传遍村头巷尾,邻居也跟着抹眼泪。最可怜的是刚结婚就过番邦谋生,把新婚小媳妇留在老家,从此音信渺茫,小媳妇从分离的那一天就开始等待,等呀等,等到小媳妇熬成了老太婆,青丝变白发,也没能见上老公一面,一辈子就在等待中老去……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亲人的情思穿越千山万水,故土的情怀在异国时空流转。不忘根,不忘本,潮汕人不管走到哪里,时刻记住自己根在潮汕。很多漂洋过海谋生的潮汕人,在异域成家立业,繁衍子孙后代,也要教会子孙后代会讲潮汕话,喝潮汕工夫茶。我的一位远房亲戚,旅居泰国多年,我叫他老表舅,三代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从孩子学说话起就教其说潮汕话,还做潮汕菜,过潮汕习俗,拜海神妈祖。乡土情怀,影响了一代代潮汕人。

一封侨批一段故事,一声乡音一段情。这些浸满情感的侨批,凝结着潮籍侨胞的血汗,饱含着海外侨胞的创业辛酸泪。潮汕歌谣唱出他们的辛酸,唱出家人的牵挂:

一溪目汁一船人

一条水布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返

勿忘父母共妻房

过番的生涯承载着他们对故土亲人的思恋,凝聚着华侨华人创业的辛酸泪。

沿着临海长廊漫步,我的思绪不断飘散。眼前跨海湾的礐石大桥雄伟壮观,桥上车流穿梭,时代的脚步向前飞驰;夕阳西下,海面微波荡漾,回港的渔船奏出幸福的音符,自由飞翔的海鸥构成了一幅生动画卷。

临海边的旧码头,伫立着一根高高的石柱子,标注着各个国家地域的距离,这就是曾经有名的“过番纪念码头”。想象以前的祖辈,从这里出发,离乡背井异地谋生,大海茫茫生死难料。潮人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家国情怀不忘根本,好家风代代相传。祖辈的创业历程,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生命启示,感悟生命,回归家园。

呷茶去

□黄晓聪

在潮汕地区,“呷茶”是每个人的口头禅和生存方式。只要到对方家里,哪怕是去吵架,进门都会煮水泡茶,先说“呷茶,呷茶,再办正事!”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景,都很难阻止一个潮汕人泡茶。只要有潮汕人在,就可以把茶喝到天涯海角,喝到天荒地老……

在潮汕,目之所及都是喝茶的人和茶店。把茶喝到极致的也是潮汕人,在这里人们把茶叶称为茶米,可想而知,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日三餐。茶迷们能够把那一堆堆黑不溜秋的茶叶整成一场场嗅觉和味觉的饕餮盛宴。

对于无茶不欢的喝茶人来说,一桌美味佳肴远不如一泡好茶有吸引力。我身边就不乏有这样的茶客,她们把喝茶当成人生一种莫大的享受,时刻都离不开茶,走到哪里,其他可以不带,茶具、茶叶可是一件都不能少。无论在高铁上还是在酒店里,站稳脚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像同学牛姐,她的茶从山溪小涧喝到飞机高铁,从棉城后湖喝到内蒙古大草原。对于嗜茶如命的她而言,茶像空气,没有就活不了!

我有群老同学,一个个都是资深茶客。很多时候一泡好茶就像一个集结号,一吹大家马上从四面八方汇合。不久前,汕头一位同学在群里说有一泡极品茶叶——武夷星的百谷猫耳石肉桂,潮阳的茶迷听后二话不说就出发来汕头“呷茶”。

为了不辜负这泡醇香甘甜的茶叶,她们喝得极具仪式感。首先是将茶碗用开水烫热,把茶倒进茶碗,盖上盖子,用力摇一摇,然后把鼻子凑近茶碗再慢慢打开盖子,叫醒嗅觉深深吸、慢慢咽。牛姐眯着眼睛,深吸一口,看得出非常享受;娜姐直呼:“香,无法形容!”芳儿干脆尖叫起来:“我迫不及待想喝一杯。”最陶醉和最有表现力的是“老姨”,只见她闭着眼睛,靠近茶碗深吸气,袅袅茶香从鼻子进入喉咙,进入胸腔……她循序渐进般陶醉的样子,我们似乎能感觉到那股茶香穿过她的喉咙,慢慢进入她的体内,五脏六腑都茶香萦绕,看她闻茶真的是一出精彩的大戏!

大家都太会玩了,茶还没喝上,前奏已经是一出大戏了,这也许就是一起品茶的妙趣吧。当开水倒进茶碗,一股浓郁的茶香弥漫在整个房间,我不太善喝茶,闻这茶香已经很满足,真的是“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冲出来的茶汤橙黄明亮,气韵悠长。大家争先恐后地端起杯,看喝茶的架势就知道回味悠长,我也举起茶杯,轻啜一下,入口慢品,茶汤在口中回旋,滋味醇厚,岩韵明显,顺滑回甘。嗯,真的像巧克力的广告词一样,纵享丝滑!

其实,喝茶除了品鉴茶叶好坏之外,仪式感更能影响人的心情。所谓禅茶一味,不过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yx/8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