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杭州发生了一起医患纠纷事件。
一名孕妇在破水15小时后生下一名男婴,但是孩子出生后却意外死亡。
医院表示,是由于脐带绕颈、持续性枕后位以及胎盘一根血管断裂导致的胎儿死亡,医院已按照正常诊疗常规操作。
然而,家属却说:明明就是医生手抓不住,用钳子钳,钳死的!
暂且不说真相如何,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孕妈妈都对产钳感到非常恐惧,担心一旦宝宝上了产钳,轻则皮肉受伤破相,重则夹伤脑子,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夭折。
就连硬汉的代表“兰博”史泰龙,出生时也因为用产钳助产,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嘴唇下垂,还导致口齿不清。
产钳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是产钳?产钳是产科古老而常用的助产器械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
产钳由两个叶片组成,叶片用于抓住胎儿头部的弯曲部分。叶片有两条曲线,即胎头弯和骨盆弯,胎头弯的形状与胎儿头部相符,骨盆弯的形状与产道相符。
使用时,将叶放置于胎头两侧,同时向内侧施力,就能紧紧“抓住”宝宝的头颅,通过牵引及旋转,协助胎头娩出。
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以及胎头位置,产钳分为很多种类。
其中,随着剖宫产的普遍应用以及安全性的考虑,中、高位产钳助产已经很少使用了,而低位产钳、出口产钳仍是临床上常用的阴道助娩方法。
当然,产道本来就已经“拥挤”,胎头基本已经把空间都占满了,如果再放一个产钳进去,势必更加挤,对孕妈和宝宝的局部造成压迫在所难免,可能会造成的一些损伤或并发症。
对孕妈来说,可能会导致产道损伤,包括会阴撕裂、阴道壁撕裂、宫颈撕裂等等,还可能造成产后出血以及尿潴留等。
对宝宝来说,最常见的就是发生钳痕、面部破皮、头颅血肿等轻微损伤。但这些擦伤和血肿,通常在出生后几天就会痊愈。
如果产钳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婴儿臂丛神经损伤、颅骨骨折、脑瘫等。但只要正确使用,发生严重损伤的几率是极小的。
为什么非要用产钳?
使用产钳,主要是为了缩短第二产程,也就是宫口开全后,到胎儿娩出的这个阶段。
一般来说,顺产时,如果发生了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阻力导致胎头不下降,孕妈由于患有某些疾病不宜在第二产程过度用力,宝宝出现宫内缺氧、胎盘早剥、胎心异常、胎位异常等,都会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尽快让宝宝娩出,将会危及宝宝和孕妈的生命和健康。
这个时候,再想剖宫产,就要从产房转运到手术室,进行麻醉、消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很可能造成胎儿窒息死亡。
而且,对于胎头位置已经很低,卡在产道里的孕妈,这时候再顺转剖,相当于要把孩子从产道再重新拉回去,从肚子上面出来,想想都令人觉得害怕,更别说其中伴随着的巨大手术风险。
所以,在这个紧急时刻,为了保障母婴安全,都需要产钳上场。
产钳真的会夹死宝宝吗?
无可否认的是,产钳使用的机会比过去少了很多。
一是因为很多不良情况,在分娩前可以检查出来或者有所预期,对于这类孕妈,通常都会采用剖宫产。
二是由于对产钳助产了解不足,一些孕妈对产钳助产有很强烈的恐惧和抵触情绪,宁愿选择剖宫产,对临床使用造成了限制。
那么,产钳会把宝宝夹死或者夹傻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虽然都叫“钳”,但产钳和普通钳子不太一样。
上面说过,产钳是有曲线,就算闭合在一起,两个叶片之间也有一定的空间,不能像直钳子一样,可以持续施压夹坏脑袋。
其次,使用产钳并不是把胎儿直接拔出来,而是配合宫缩,牵着胎头慢慢滑出阴道,用的是牵引力而不是压力。
所以,一般情况下,正确施行低位产钳术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而宝宝娩出后的头部变形,也不是产钳造成的,而是柔软的胎头受到骨盆、产道的挤压而变得有点长,或是使用产钳后形成了头皮血肿,出生后一段时间就会自行吸收消除,没有后遗症。
所以,总体来说产钳在正规使用下是安全可靠的,千万别把它污名化。如果生宝宝的时候真的遇到困难,需要使用到各类助产器械,孕妈妈们千万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医生会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给出建议,听医生的准没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