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四块瓦 >> 四块瓦主治 >> 斜角肌

斜角肌

斜角肌一共有三束,连接于颈椎横突和第1、2肋骨。临床上出现手臂、手指麻木及下颈段、上背、肩背痛均可能是斜角肌引起来的。欲知为什么,还得从解剖讲起。

斜角肌

解剖位置:

1.前斜角肌:起于C3~C6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侧斜角肌结节

2.中斜角肌:起于C2~C7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外侧面

3.后斜角肌:起于C5~C7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外侧

4.由颈神经前支(C5~C6)支配

穿过斜角肌的其他解剖组织:

1.臂丛神经上干、臂丛神经中干、臂丛神经下干

2.锁骨下动脉

臂丛神经血管

功能:

1.当颈椎固定时,斜角肌收缩上提肋骨,可协助完成呼吸

2.肋骨固定时,单侧斜角肌收缩可使颈椎发生同侧侧曲

3.双侧收缩时,可协助颈椎完成屈曲动作

4.提供颈胸段的稳定

特点:

1.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形成一个空间三角形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其间通过了臂丛神经和锁骨上动脉

2.斜角肌紧张易压迫斜角间隙的组织引起不适

3.如果把颈胸段比喻为悬索桥,颈椎像主梁、胸骨像横梁,斜角肌是连接主梁和横梁的钢丝绳。钢丝绳的存在意义是稳固桥梁,同理斜角肌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稳定颈胸段。

损伤表现:

1.神经受压:有疼痛出现,感觉异常和麻木。根据解剖位置,斜角肌间隙中下部距离逐渐变窄,因此症状常位于尺神经分布区域,也可在颈椎下段、上背部、肩胛区出现疼痛并向上肢放射。久而久之会出现感觉减退、运动无力、肌肉萎缩、4-5指麻痹形成爪手。

2.血管受压:当血管受压时,会出现上肢感觉异常和发冷、苍白,上举时尤为明显,且出现桡动脉明显减弱。

损伤原因:

1.外伤,如颈部受打击

2.劳损,如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造成肌肉疲劳引起

3.周围其他肌肉力量弱,导致人体姿势不正确造成慢性劳损,如背部肌肉若而胸大肌肌肉力量强,则头会自然往前倾,造成斜角肌间隙变窄压迫神经血管

4.高低肩,长期一边肩膀高,一边肩膀低,低的一侧也会导致斜角肌间隙变窄压迫神经血管

检查:

1.斜角肌痉挛测试

1)患者坐位

2)如果是左侧斜角肌痉挛,那患者旋转头部到患侧;屈曲颈部使下巴靠近锁骨上窝

3)如果斜角肌处出现疼痛,说明斜角肌处于痉挛状态。

痉挛实验

2.斜角肌缓解测试

1)患者坐位

2)患者手臂外展贴近耳朵

3)如果症状消失或者缓解。因为上抬手臂导致第一肋骨上抬,缩短了斜角肌,从而放松了斜角肌间隙;

4)如果上抬手臂手臂症状反而加重,可能是胸小肌被拉长导致胸小肌导致了卡压。

治疗:

1.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经过该部,局部学位有天鼎、扶突穴,可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手三里)结合以疏通气血经络

天鼎

扶突

2.推拿:一处有问题,周围肌肉也会遭殃,因此首先放松周围肌肉,再重点处理局部肌肉,找到肌肉行走路线,顺肌肉走向进行肌肉推按,尤其以放松肌肉起始点为主

拉伸:

1、站位或坐位

2、对侧手越过头部放于患侧耳朵前后,将头颈向对侧侧屈(中斜角肌)/将头颈向对侧侧屈、后伸、同侧旋转(前斜角肌)/将头颈向对侧侧屈、前屈、对侧旋转(后斜角肌);

3、呼气时拉伸,力度适中,力度方向朝向对侧侧上方,每次3组,每组10-15秒。

站位拉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zi/5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