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聊聊困扰家长的关于小儿睡眠

人的一生大约1/3的时间都在睡觉,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睡眠出现问题时,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如果孩子出现睡眠问题,不仅会出现烦躁、哭闹、精神萎靡等现象,而且会影响大脑的发育、认知的发展。

如果睡眠领域有十万个为什么的话,那么下面这些疑问必是名列前茅。这些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下面我们进行初步解读以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

1

明明已经很困了,但就是不肯睡

人在困的时候,体内的化学物质对抗疲劳,会使宝宝变得兴奋、易怒。这种生理机制起源于原始人为了避免睡着时陷入危险,而对现代婴儿来说,太疲劳就容易引起睡前哭闹。

因此要在宝宝还没困过头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进行安抚,安排宝宝就寝。

2

白天呼呼睡叫不醒,晚上却要很晚才睡

婴儿的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宝宝白天连睡3、4个小时或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现象,表现为: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耍等。

引导宝宝白天增加活动量、多晒太阳,若连睡2-3小时,要进行叫醒;晚上早点入睡,屋里要暗,这些都有助于减少昼夜颠倒的发生。

额外提醒一下,仅在白天小睡时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3

怎么明明睡得挺沉,一放下去就醒呢

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后,前20分钟左右是浅睡眠,如果此时放下比较容易醒。20分钟后宝宝进入深睡眠后再放下,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可缓解这一现象。

此外,婴儿在浅睡眠期间偶尔出现睁眼睛或是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家人误以为孩子醒了,反而会干扰孩子的睡眠。

4

人一走就醒,他/她是自带了雷达吗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可妈妈一走开宝宝就醒,哪怕动作再轻,宝宝都像自带雷达般醒来。不同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会被声音干扰,和心理预期相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安抚宝宝解释说:“宝宝安心睡觉,妈妈在呢,没有走远”。

5

好不容易哄睡着,怎么才半小时就又醒了

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一般在30-45分钟,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随着月龄的增长,睡眠周期的时间会增加,届时会睡得长一些。宝宝的睡眠能力增强后,小睡的时间也会延长。另外,家人误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就安排宝宝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醒来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时间长了,小睡时间短就有可能变成了习惯。

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的影响,在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宝宝仍有可能睡得短,家长要耐心镇定,不要过度焦虑。

6

发现宝宝入睡后抽动,医院看看

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跃,从而产生间歇性的抽动。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会随着年龄增长自愈。此外,有研究认为缺乏维生素D,也容易出现入睡后抽动。

额外提醒一下,若孩子睡眠抽动经常发生在睡前或醒来时,同时伴有其他不适如意识不清、发育落后等情况,医院就诊检查。

7

为什么学会翻身,夜里就睡不好了

大运动发展期和大脑发育跳跃期,面临大量的学习和记忆工作,而快速眼动睡眠正具有存储、整理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在此期间睡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宝宝在学坐、学爬、学站期都会干扰到睡眠。对于大脑来说,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对睡眠的影响也最大。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期,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运动刺激就相应减少了。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翻身翻不过来,或坐起来不会躺下去等情况,家长可以温和地帮助复位,但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等待是更好的选择。

8

病已经好了,怎么还是醒那么多

宝宝本来睡得挺好,但自从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次。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这种现象与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由于偶然的原因醒了,但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调整,就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

习惯性夜醒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打破原有的习惯,才能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9

后半夜吃完奶一小时必醒,比闹钟还准

妈妈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其间隔往往是整点或半点。主要涉及的还是习惯性夜醒,如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的记忆、追踪者之前的情况,今天很可能还是如此。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等原因。

10

不是饿了也不是不舒服,怎么还醒那么频繁

曾经网上疯传这么一个段子,“婴儿频繁夜醒是为了不让爹娘有力气生老二”。好笑之余,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

言归正传,小婴儿的胃容量很小,进食量也少,一顿吃完后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夜醒频繁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夜醒的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习惯导致的。

当然宝宝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如大小便、冷热、学翻身、长牙等都可能引起宝宝夜醒,妈妈要冷静判断,不要一醒就喂奶,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要原因。

小儿的睡眠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父母。希望通过以上的解读可以有助于解答您的疑虑,缓解您的焦虑情绪。好的睡眠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下期我们继续讲讲关于小儿睡眠的一些育儿知识,希望各位父母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睡眠知识,为我们后面进行的五部睡眠引导法打好基础。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良好睡眠习惯,会自主入睡的“睡神宝宝”。

儿童保健康复门诊业务范围如下

1

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重点0-3岁,分别在42天、3月龄、6月龄、9月龄、1岁、1岁半、2岁、2岁半、3岁进行查体)。

2

体弱儿管理、早期发展促进;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育偏离儿童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3

高危儿的随访及早期干预(半岁内每月复查1次,半岁-1岁每2个复查1次,1岁-2岁每3个月复查1次,2岁-3岁每半年复查1次)

4

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口吃等的诊断和干预训练。

5

心理行为问题的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的诊断及干预。

6

遗尿症的诊断和治疗。

7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感染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诊断和治疗;外伤(脑外伤、骨折)等外科疾病的康复诊断;外周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等);面神经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遗症等的诊断和治疗。

8

一些少见儿童神经肌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门诊评估检查项目如下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韦氏智力测试(大韦、小韦)、Gesell测试、丹佛发育测试、粗大运动发育评定、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精细运动评定、0-1岁20项婴儿神经运动发育评估、新生儿行为评定、瑞文智力发育测试、早期语言发育进程评定、构音障碍测试、感觉统合失调测试、多动症测试、体格发育测评、新生儿黄疸测试、孤独症行为测评、注意力测试、社会适应能力测试、视力筛查、骨密度测定。

注:有需要进行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的患者,建议提前预约。

-,

时间:7:30-12:00,13:30-17:00

医师简介

郝宁

副主任医师

第一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辅助器具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儿科医学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儿童脑瘫等肢体功能障碍、智力、语言、孤独症等儿童康复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指导康复治疗;对儿童发育保健、多动症、抽动症等异常行为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

司玉洁

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毕业,临床执业医师,从事医疗工作8年,擅长于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工作。年被聘为淄博市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儿童康复工作主攻于脑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在口服中药补肾益智、皮肤熏洗、针灸、穴位注射等方面有一定造诣。

李永明

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擅长儿童常见疾病及小儿脑瘫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

孙丽丽

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擅长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治疗、儿童保健。年被聘为淄博市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温馨提示

  有疫区或境外居住、接触史或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史者、发热病人请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位于门诊楼西门北侧自行车棚平房处。

乘车路线:市内公交:2、51、58、76、89、96、、、、、、、、、路医院(原市八院)下车即到(自火车站往北米路东即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jg/4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