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电影让一本小说再次热络起来——《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书中集合了二十余年来,作者本人同英国伦敦一名古书销售商法兰克之间的书信纪录,而法兰克所经营的MarksCompany书店的地址,正是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书展示出,书店不仅是看书售书的地方,随着时光荏苒,人事流转,也会慢慢绘出自己与城市、与人们交织的轨迹,它所散发出的文化意义,其实都融在书店的人与人之间的故事里。法兰克的书店虽然早在年就已歇业,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城市文艺地标的地位,而被无数文艺作品传颂的塞纳河畔的莎士比亚书店,至今更是巴黎的旅游景点,爱书人的圣殿。
聚在塞纳河畔的“风滚草”
在非常著名的拉丁区左岸、位于巴黎圣母院左侧的莎士比亚书店曾一度被誉为英语文学世界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年,美国人西尔维亚?毕奇女士在巴黎创办了这间书店,主要出售英文书籍,同时也提供借阅。由于书质量很好,品位不俗,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流连在巴黎的英美文化人前来光顾,海明威、乔伊斯、庞德、菲茨杰拉德夫妇都在这里花掉了大把时间。那时候,乔伊斯每天从早到晚坐在这里,一边抽烟喝威士忌,一边写着他的《尤利西斯》,一直到毕奇出面把这部20世纪的天书出版。后来,莎士比亚书店也因替乔伊斯出版这部巨著而声名鹊起。
二战期间德军占领巴黎,一个德国军官想买走书店里最后一本《芬妮根守灵夜》,被毕奇女士拒绝,结果书店被查封。年,美国人乔治?惠特曼在征得毕奇女士的同意之后在塞纳河左岸重开了莎士比亚书店,书店位于一栋建于17世纪的古老建筑中,与巴黎圣母院隔河相望。由于乔治?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在20世纪50年代,莎士比亚书店再次成了作家们在巴黎的聚点。
“惠特曼说,这个书店创建的过程如同作家写书的过程,他希望书能把人们带到想象中的梦幻世界。”莎士比亚书店如今的主管奥克塔维亚?霍根说,“惠特曼把书店的每个房间打造成一个篇章,这里有很多故事,里面有被咬过或者是比较旧的书页,它的楼梯也像一首爱情诗一样,你走每一步都能让你的灵魂得到释放。”至今,莎士比亚书店仍然保持了独立书店的风骨和书香韵味。书店并不大,门脸也很古旧,室内室外都没有现代化的装潢。层层叠叠的书从天花板一直堆到狭窄的走廊,有着杂乱但不失美感的韵味。
“可能有些人没有办法在这里花钱买书,我们楼上有一个阅读室,他们可以在那里找一个大部头的书或者一系列的书好好读一下。”奥克塔维亚回忆起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去巴黎的场景,“那是一个冬天,很冷,下雨的时候我就会去书店,我会踩着楼梯上楼,书店的书架上面也有很多灰尘,我就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度过我的下午,非常舒服。而且在知识的世界里面,我觉得好像我永远都不会被赶出去。”
多年来,莎士比亚书店有一个接待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到书店里生活的传统,以一种草本植物的名字来命名:“风滚草们”(Tumbleweeds)。乔治?惠特曼曾自称自己年轻时就是一棵“风滚草”,四处流浪旅行经常受到陌生人的热情接待。“风滚草们”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以及流浪者,都被文学之风吹到了巴黎。
奥克塔维亚说,“这些‘风滚草’见证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书,我们的氛围,我们的欢笑。晚上把平常用的行军毯在床上一铺,就在书架下面入睡。早上收起来,他们的卧室又变成公共区域。有些人往往在书店呆一个礼拜甚至好几个月。”
“风滚草”的传统浪漫而又令人向往,而更令人欣喜的是,莎士比亚书店在保留原有的书店和图书馆功能之外,还外加了旅店功能,让“草儿们”可以短暂停留。店里挤出一些地方放了十几张床和一些简陋的过夜用品,虽然条件差得跟防空洞有一拼,但并不耽误来自全世界的文学青年在这里一住不走,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建立朴素平等的手足之情,曾经火到“一铺难求”。
塑造体验续写永不完结的故事
从“风滚草”和“一铺难求”的现象可以看出,莎士比亚书店代表了一类经典的城市公共空间。实际上,在电商发展的大背景下,书店作为销售书籍的场所面临着运营上的各种压力与困顿,这在某种程度上迫使不少实体书店开始转型,以不同形式尝试着类似做法,并演化出更加丰富的体验与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书店通过创新,逐渐探索出更多公共空间的可能性:书店可以是一个文化活动频密发生、让人体验美与新知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极具设计感,让人轻松享受闲暇时光的社交空间。
“将来,我们会建更多书架,会把更多的墙砸掉,我们的钢琴上面也会弹奏越来越多的歌曲,我们会有新的咖啡厅,人们可以在这里喝烘焙的咖啡,可以读读书,可以看着时间一分一秒逝去,我们有很多新的读者和新的作家,有猫在这里嬉戏,或者在一堆书上面呆着,永远不会离开。”奥克塔维亚坦言,网络冲击让莎士比亚书店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是影响并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大,因为法国在保留自我文化方面非常有自豪感,法国政府也出台法律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毕竟巴黎如果没有书店,那还算是巴黎吗?没有人愿意去这样的巴黎探寻。”
“平常书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作家的工作坊,还有打印机打字的声音。一般情况下每周有两个作家的读书会,在夏天的时候可能会利用旁边非常漂亮的小公园去现场拍一些莎士比亚的剧目,或者一些文学节,当然那里面有法国巴黎最古老的树,在树荫之下非常舒服。”奥塔维亚说,现在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以及巩固身边的文学社群,书店会继续做更多的东西,因为“它是永远没有完结的故事。”
以美食书籍闻名的比利时酷客美食书店,不仅卖关于烹饪的书籍,还划分很多不同书的种类并开了两个餐厅。“我们的理念是首先让大家能够接触到文化或者是对文化感兴趣,我们希望能够将目标设在所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身上。”书店经理人马丁?哈迪说,为了让顾客能够在书店里面感觉非常享受,书店想方设法为读书客们创造独一无二的体验。酷客美食书店占地面积平方米,有9个不同的区域,同时还有两家餐厅。“当布鲁塞尔的温度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去户外喝咖啡,进行一些休闲的户外活动。为了在酷客美食周围形成一个社区,我们会在可利用的空间中举办非常多的活动。比如放电影,同时还有婚礼、商务洽谈、聚会等。也会在外面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说时尚日、艺术日。其实书店每天都在挣扎着存活下去,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维持这种活动,而现在可能很多餐厅就会帮助我们的书店增添自身特色。”马丁?哈迪说。
书店所营造的阅读空间,供书籍和人在这里发生着五光十色的连接,散发出的光芒也会辐射到整座城市,辉映出特有的光彩。奥塔维亚之所以会说没有书店的巴黎索然无味,是因为一个城市的书店,彰显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与内涵。它可以让人暂时远离外界喧嚣浮华,追寻自己内心愿望的一种途径,特别是近年来个性越发多样化的实体书店,可以自行设计运营充分展示自己的理念,如单向街书店、诚品书店、方所书店……它们各自凭借特色化的运营形成了一定品牌和口碑,而其共同点,就在于除卖书以外开发出了更多的关于公共空间的可能性,也许这是互联网时代下书店发展的另一种进路。
当然,任何时候,生存是第一位的。如何利用书店里的所有物件让人们在这里产生交流,产生情感,产生认同,尽量留在这里创造消费,是很多经营者的基本考量,同时也是压力与机遇共存的爆发点。期待我们会迎来一个实体书店的新时代,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查令十字街84号故事。
(文/王砾尧)
世界上最美的20家书店
娱乐网站Flavorwire. 1.荷兰-天堂书店
天堂书店位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内部陈列充满现代气息。书店前身是拥有年历史的多米尼加教堂,由荷兰建筑师莫克斯与基洛德共同设计完成。整个书店将现代元素与歌德式建筑风格相结合,而教堂庄严凝重的氛围与书局的主题气氛不谋而合,不仅保持了多米尼加教堂的历史古貌,也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个恬静的购物休憩场所。
2.意大利-布克书店
位于意大利罗马纳兹奥那勒大街和米兰大街交汇处的布克书店,建筑极具当代艺术风格。书店内拱形的天花板、长长的书架、雪白的装饰,犹如一个太空舱。而读者、游客到此,面对摆满图书、DVD、CD的书架,犹如参加一个商业文化展览会。
3.斯洛伐克复合书店
位于斯洛伐克的复合书店与咖啡厅「Alexis」,由Totalstudio所设计。灵活的展示空间以如同演唱会表演空间的阶梯形式设计,除了方便顾客拿取、浏览、阅读之外,也提供了作为新书发表、书商活动等的场地。由低的一方进入书店,随着阶梯渐高,上方有一个小型咖啡吧,顾客可以选择随意席地而坐,阅读自己所喜爱的书籍或是来一杯咖啡放松一下。而架高的地板下方也没有浪费,不但提供了储存空间,也容纳了办公室、厕所、收银柜台等,真的是非常巧妙的商业空间设计!
4.葡萄牙-莱罗书店
位于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尔图的莱罗书店,开张于年,迄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书店中央有一个漂亮的歌德式木制楼梯,一直通到楼顶。读者可以透过玻璃楼顶,度仰望天空。楼梯四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葡萄牙语、英语图书。雄伟壮观的艺术风格、精美的图书,令来到这里的读者、旅行者流连忘返。
5.比利时-布鲁塞尔的CookBook
CookBook俨如另一个天地,店里温暖舒适,精心布置的室内空间充满咖啡、美食和书本的香气。开业短短4年已受到布鲁塞尔人和邻近国家居民的钟爱,成为他们周末假日常去的地方。
6.中国-老书虫书吧
老书虫书吧位于北京三里屯南街,许多来北京的外国人会来此。因此,这里的常客大部分是外国人。老书虫书吧从初具规模到现在虽然只有3年多的时间,但是它以丰富的藏书、安静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游客。老书虫书吧如同一个小型的图书馆,目前拥有约1.4万本图书,其中8,多册是英文小说,几乎包罗万象,此外还有各类英文杂志,例如《国家地理》《商业周刊》等。另外,老书虫书吧还提供餐饮服务,尤其是意大利风味的蘑菇与菠菜馅正方形饺子,是书店除藏书量大之外的另一个特色。
7.阿根廷-雅典人书店
雅典人书店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商业街,前身是大建筑师皮罗和托莱斯·阿蒙戈于年为阿根廷女王玛斯·格鲁克斯曼所建造的宫殿。雅典人书店共有3层,营业面积逾2平方米,为南美之冠。书店内部装潢典雅,穹顶壁画由意大利画家纳萨雷诺·奥兰迪绘制,表现了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和平的企盼。该书店称得上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性建筑。
8.北京蒲蒲兰绘本馆
蒲蒲兰绘本馆是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儿童书店。该公司由日本著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白杨社于年7月在中国投资设立,注册资金万元,定位为“儿童文化企业”,主要经营经典儿童读物,策划、执行儿童早期阅读活动,开发版权交易市场与项目代理,设计制作益智类玩具等。
9.巴西-圣保罗有间书店
巴西圣保罗当地建筑师IsayWeinfeld所设计的有间书店。大门的设计非常特别,在书柜上摆满了书本在利用旋转开启方式当作店面大门,远远看过去就清楚知道这边“有间客栈书店”,不过这些书都不怕被偷吗!IsayWeinfeld运用了书本身的存在概念,在有间书店店内任何角落摆上了各种不同的书籍,让有间书店变成一间名副其实的“书店”。和许多书店一样,店内也有为数众多的书籍和整洁明亮的空间,让来这边买书的消费者能得到一个愉快的购物环境。
10.墨西哥-墨西哥城潘多拉书店
它一直被认为是墨西哥城内最佳避暑地之一。书店采用开放式建筑,植有亭亭绿树,适合午后远离尘嚣,喝一杯咖啡,悠闲看上一本书,累了起身走走、逛逛周围绿色植物舒缓眼睛的疲劳。
11.法国-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法国没有莎士比亚,却有全球知名的莎士比亚书店。该书店位于巴黎塞纳-马恩省河左岸,由美国人丝薇雅·毕奇女士于年开办。后来,由于画家毕加索、音乐家史特拉文斯基、作家乔伊斯、舞蹈家邓肯等人的加入而使其声名远播,也吸引更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每个星期天的午茶时间和星期一晚上的户外诗歌朗诵已成为该书店的传统,书店还摆设几张床铺,免费供旅人住宿,成为绝无仅有的特色。如今莎士比亚书店已成为巴黎的地标,是许多游客和文学爱好者的必去之地。
12.美国-洛杉矶最后一家书店
由挑高的天花板和宏伟的柱子所架构出来的超大空间、前卫的橱窗设计、书墙砌成的服务台都是亮点,其次毫无例外在功能规划上,辟有提供座谈、表演、签售会的活动空间,也让读者在最后一家书店中把阅读变成一件极为享受的事情。
13.希腊-圣托里尼亚特兰蒂斯书店
亚特兰蒂斯书店是文学爱好者的天堂。站在书店阳台可俯视希腊桑托里尼火山岛全景,在这里尤其适合观海,而且这里绚丽的落日景致也非常有名。书店由一群艺术家共同打理,因此时常组织话剧演出、放映露天电影,来访者甚至可以在书店提供的床铺上打个盹。
14.美国-加州欧海城露天书店巴慈书园
巴慈书园的所在地原是处私人大宅院,约坪的土地上有三栋面积不大的房舍以及空旷院落中的几株大树,书商李察·巴廷戴尔于年决定在此专卖二手书与珍本书。巴慈书园除了把价钱较昂贵的珍本书摆在三间小屋外,其余十多万册二手书全部陈列在户外的开放书架上,简单的木制书架搭配顶上波浪状的铁皮或塑料蓬在庭院中像是一件件的装置艺术般,李察这个户外卖书的点子主要是来自巴黎塞纳-马恩省河畔书摊的启迪。自年起,拥有园艺学士文凭且曾在史丹佛大学管理庭园的盖瑞·许利曲特(GarySchlichter)成了巴慈书园的继任主人后,更是栽植了不少花草,使得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园。
15.意大利-米兰Como街10号书店
据说这家书店汇集了全球文化。访客不仅可看到许多书,还能参观展览、用餐,或在米兰酒店的客房内过夜。这是一家地名即店名的米兰潮店,一家像杂志一样的店──时尚界习惯把这间店比作一本编辑手法新颖流畅的时尚杂志。而它的主人卡拉·索萨尼(CarlaSozzani)却不这么认为,“我的初衷是创造一个人人觉得舒服的地方,由我挑选喜欢的东西很随性地摆放其中,它就像一块意大利披萨。”年,卡拉于远离米兰闹市中心的CorsoComo街10号开设了一间画廊兼书店的艺术买手店,并直接用门牌号码为之命名。卡拉曾在多本意大利时尚杂志工作过,年起她做了11年的意大利《时尚》(Vogue)特刊主编,年她在意大利版《她》(Elle)做过8个月主编。不过卡拉有一位比她更具知名度的妹妹──意大利版《时尚》主编佛兰卡·索萨尼(FrancaSozzani)。
16.英国-阿尼克火车站二手书店巴特书店
原址是个火车站,所以设计巧思在书架上设火车轨道,让小火车在二手书阵中穿梭,彷佛往日重现。设计细节还有在轨道边缘张贴着像铁轨一样一段一段的一连串诗句。引人注目的还有一进门看到的一幅大壁画,共有43位主角,全是知名作家,有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珍·奥斯汀、乔治·奥韦尔、吴尔芙……
17.阿姆斯特丹美国图书中心
阿姆斯特丹的美国图书中心恐怕是盎格鲁-撒克逊欧洲中规模最大的书店。店中建筑风格大胆,令人讶异,因此常常成为各式文化活动的举办地,是许多艺术家自由展示的舞台。美国图书中心的空间看起来虽然略显凌乱,其实梯形式的阶梯、树干造型的柱子,还有梁柱和天花板间的细缝,可都是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喔!从外表看,这家书店并不显眼,但进去后发现,这是一家偏艺术和旅行主题的书店,店内设计独特,大拐角的书架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书店共四层,一层为艺术书和各类杂志,同时有很多小物品,二层为旅游、生活类图书,三层为音乐、电影类书,四层为书店办公区。书店装修很整洁、大气。
18.台北市东区的好样本事
生活类与艺术类的进口精品书,朴拙原始的杂货老件与桌椅空间,藏身于台北市闹区:13坪主要价格带:餐饮元~元、书籍元~5,元、杂货元~15,元、家具13,元~18万元。
19.葡萄牙-里斯本书店
前身是挑高的工业厂房,里斯本书店坐拥得天独厚的室内空间,宽敞的像座停机坪。白色的墙壁缠绕着外露的管线,圆弧状的木质天花板垂挂着金属吊灯,一进店门,令人瞠目结舌的书架墙迎面而来,一楼与二楼相加陈列了超过20层,非常壮观。若想翻阅「高楼层」的书,店员会搬来梯子帮你取得。由于室内全数打通,任何角度都无遮蔽物,店内景致一览无遗,其中包括一具以细线悬挂在空中、长了翅膀的飞天脚踏车骑士模型。
20.日本-东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
系由Tsutaya书店以三栋建筑组成,有书、DVD和CD出租,店内还有星巴克。书店之外,附近有其它如宠物美容、照相机专门店与餐厅等设施,同时也不忘开发出公园绿地,为东京人营造出一处复合式的文化生活空间。
在这清凉的初夏,中改小编为您送上周末盛宴:微电台带您了解刚刚出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有哪些重点内容,跟您聊聊俄罗斯“胜利日”;改革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