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同学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229/4776790.html
谨以此文献给原桐城县大关高中,届高一(2)班英年早逝的同学!——题记永远的同学一一“为了忘却的纪念”熊言贵《难忘的岁月(三)》终于画上了句号,“博客”、“QQ空间”都放进去了。有没有人看,我不知道,也无所谓一一因为我写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打发赋闲后的时间。有人看,没人看并不重要!也可能是敝帚自珍的原因吧?我自己倒是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又放声读了好几遍,尤其文章最后我那一串同学的名字,我是一个一个非常严肃、非常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读着,读着,我的心“揪”起来了!我的嗓子哽咽了!我的眼泪涌出来了!我发现我还能记得住的这68个同学的名单中,有八个人已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泪光中,陈世德、殷根贵、陈旺生、孙义球、李诚社、都述明、崔执胜、崔月芳八个同学的鲜活形象,又从我的记忆深处跳出来,久久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当年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情景如同发生在昨天……陈世德,原王集公社界河大队人。他和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扁圆的、胖胖的脸,宽宽的肩膀,墩墩实实的个子,在我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同学中,如果从身材看,他的身体是最壮实的一个。怎么也没有想到,42岁的他,在“村支书”的位子上本该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病魔无情,便匆匆地离开了人世。抛下了古稀之年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和一双幼子一一大儿子读初三,小儿子尚在读小学。我们两家相距一华里多一点的距离,从小就是好同学、好朋友一一读小学时,学校就在我家的旁边,世德同学经常到我家玩;读初中时,他每天上学、放学必须要从我家门前经过,世德同学也是经常到我家里玩;读高中时,每个星期的上学、放学我家门前是必经之路,世德同学还是能够经常到我家里玩。尤其是读高中的那两年,从我们家到学校的距离约8公里,星期天的下午我们是一边聊着天走向学校;星期六的下午我们是一边聊着天走回家。回想那段岁月,真的是其乐无穷!可是……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多次去看望过他……他躺着或靠在床上,床头对面的柜子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玻璃相框,排列着一排一排高一(2)班同学的照片……一般的病人,看望他的人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话,可以说一些安慰他的话,可是,陈世德同学在当年的农村算是知识分子,是个明白人,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我们说话和平常人聊天一样,不用遮遮掩掩,没有任何拘束。其时,他的大儿子正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上读初三,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孩子读书的话题……唉!我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最真诚、最无私的!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我还发现,他不时地用眼睛扫视着相框里同学们的照片,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在世德同学的最后日子里,高一(2)班全体同学始终都“陪”7在他的身边。弹指一挥间,陈世德同学已经“过去”20年了。命运对他似乎是不公平的,风华正茂就离开了人间。命运对他又是公平的,他的两个孩子非常争气一一一个大学毕业,先担任桐城市中华职校校长,后考取了公务员……一个自谋职业有成、家庭幸福……世德同学,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殷根贵同学是原新店公社新店下街头人。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秀气,说话声音轻轻的,温柔得有点像女孩子。别看殷根贵同学平时不声不响,心里的“一本账”可是清楚得很。为人又忠诚老实,对班级工作也很热心,所以,当高一(2)工作正常运转以后,需要选一位同学负责班费管理,我们几个班干同学一致同意让殷根贵同学担任班费管理员一一虽然管理的钱不是很多,但那点钱来得不容易,我们看得比金子还精贵一一殷根贵同学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后来,学校卫生室的卫生员李金贵同学(孔城石南人)要毕业离校了,学校有关人让我在我们班推荐一个同学接任学校卫生室卫生员工作,我马上积极推荐殷根贵同学一一高二那一学年,殷根贵同学除负责本班班费管理,还担任学校卫生室的卫生员。他工作认真负责,课余时间都是呆在卫生室,同学们拿个药膏、红药水什么的,非常方便,深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毕业离校以后,我们还见过两次面。一次在新店街上;一次他到王集初中玩。对他离校后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些一一他是充分发挥了自己“温柔”的特点,得到了“人和”;家住在新店街上,占了“地利”;“文革”结束后,客运市场开始形成,又占了“天时”。加上他能吃苦、能耐劳,所以,殷根贵同学的“三轮车载客”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客用市场管理渐趋规范,三轮车眼看要被淘汰的时候,殷根贵同学积极准备更换车型,谁知……就在这期间,殷根贵同学因车祸离世了。多么好的一位同学,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后来,我还通过别人了解过殷根贵同学家里的一些情况一一他的妻子很能干,家庭维持得很不错……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好像当兵去了……有几次,我路过新店下街头,想慕名去他家里看看,又考虑和他的家人互相不认识……再加上我又没有多大的能力资助他们,何必要“揭”人家已经愈合了的伤疤呢?陈旺生同学是原大关公社前院大队人。我们同学时,他的个子不高,胖乎乎的、“国”字形的脸,红红的显得稚气十足,随便什么时候,他的脸上都是挂着微笑。他为人非常随和,活泼调皮,和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玩”得来,大家都叫他“小男孩”。因为“小男孩”的英文单词是“boy”,所以我们平时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叫他“小boy”。陈旺生同学是在大关高中读书时加入共青团组织的。他入团时,有关“材料”是我和胡兴斌同学两个人负责整理的,所以他家所在的大队、他所住的村庄我都曾去过。离校后,陈旺生同学走上了教师之路,在原大关公社前院小学任教。年“撤区并乡”后,我所在的王集乡和大关乡合并为大关镇,我们成了一个“镇”的人,同在一个“教委”地领导下,我们经常见面。后来我被选为大关镇教育工会委员,他身体不好,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等情况我都知道……陈旺生同学人生态度非常乐观,性格活跃,人缘极好。钢笔字、毛笔字都写得很漂亮,当时镇教委的许多“文字工作”都少不了他。我现在保存的多张教学奖状上都留有他的“墨宝”!说也奇怪!陈旺生同学虽然身体不好(肝病),但他平时看起来一点不像有病的样子。红光满面的……我们每次见面我都开玩笑说他“长得像毛主席”。唉!人生的变数真的是莫测的……也可能是“苍天不负苦命人”吧?陈旺生同学“走”后,他的儿子还赶上了“顶替”的末班车一一他的儿子我不认识,但我通过别人“注视”过他,小伙子挺优秀的……旺生同学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孙义球同学是卅铺街上人。个子不是很高,偏瘦,说话声音轻轻的、慢慢的,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的感觉。他在大关高中读书时,条件比较艰苦一一母亲故去,父亲年老体弱,哥哥嫂嫂生活负担重自身难保……我怀疑孙义球同学当时可能经常地连一日三餐饭都很难得到保证。孙义球同学当时是享受助学金的,究竟是几等,我记不清了,不能随便乱“记账”。尽管如此,他的日子仍是非常难过的,但他是个不甘落后的人,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加。他的脑子比较灵活,各科成绩尚好,有时候还喜欢钻点“牛角尖”(钻研难题)。另外,他还喜欢雕刻一一曾经用塑料牙刷把为我雕刻了一枚印章……毕业离校后,他在大关高中“初中部”代过课,其间还到我供职的王集初中去过,好像还在其他学校代过课,都是临时的……不过,走出困境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一一卅铺街重新扩建……孙义球同学将家里的房子从卅铺老街迁到“安合路”边上……开了一个“杂货铺”什么的,门口正式挂上了“雕刻”的招牌,小日子应该是过得比较滋润。年前后,我还到他家里去坐了一会儿。他的“底细”我比较清楚,他能把“小家”治理得有模有样,完全靠的是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完全靠的是自己勤奋和刻苦!孙义球同学是什么时候“走”的,我不清楚一一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他“走”了!年腊月,我和卅铺街上一个也是姓孙的人偶然相遇。聊天时,我向他打听孙义球的消息,他告诉我“……病故了!”今年春天回老家,我还特地到孙义球原来开的“杂货铺”位置看了看,好像“杂货铺”不开了,改成了“孙氏药房”,而且是“医保定点”药房一一“孙氏”,是孙义球的后代吗?但愿如此!明年春天再回去,一定要去问问清楚!李诚社同学是原卅铺公社青龙大队人。个子不算高,五官比较匀称,说话声音轻轻的,给人一种很清秀的感觉。他当时在班上属于那种不声不响的人,平时很少听到他说话,他的座位经常靠后、靠偏。又是“走读生”,放学后就回家了。我之所以注意他,一是因为他的衣着特殊,经常穿一件黄军装褂子,而且还背着一个军用黄挎包一一那时的“黄军装”“黄挎包”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行头”(当年我们班同学的衣着,我和李诚社两个人最有特色。我经常是一身劳动布工作服一一现在别的同学想到我,可能也是首先想到我那一身工作服);二是因为他这人很实在,安排他参加班上组织的什么活动,他都能无条件地积极参与!那时,文化课抓得不紧,其他“活动”可是比现在“正规”多了。我是班长,李诚社这样的同学自然是最好的帮手!李诚社同学的头发细细的、软软的,流汗后贴在额头上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李诚社应该是年底参军入伍的。他在部队呆了几年……具体情况我都不清楚。从部队退伍回来后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因为他和我的孙玉山校长是同村人,我偶尔问问孙校长……但孙校长只能说说“我前几天好像还碰到他”之类不着边际的话。大约是年前后,记得是夏天,李诚社同学突然出现在我学校房间的楼下……我们几十年没有见面,自然是非常高兴……他是“微服私访”到王集初中的一一他的一个女儿在大关一所小学当老师,正在和我的一位校友谈恋爱。他是来找我了解“情况”的!后来的事情肯定是皆大欢喜!遗憾的是李诚社同学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我的李诚社同学匆匆地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唉!都述明同学是原卅铺公社草店大队人。在当时班上的几个女同学中间,都述明同学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干练一一身材比较匀称,走路步态轻盈,虽然眼睛有点近视(那时的她没有配戴眼镜),但做起事情来却是干净利落。她的学习态度很认真,在那许多人都在“混日子”的年头,她是扎扎实实地学了不少知识。都述明同学令我最难忘的是在体育方面对我“班长工作”的支持!当年大关高中的体育工作抓得非常严,每年秋天都要举行运动会,按各班所得总分排名次一一班主任卢老师给我们几个班干部设置了一道“硬杠子”:保第二,争第一!运动会比赛的主要内容就是“田”赛和“径”赛,而“径”赛得分占半壁江山。都述明同学的“跑”是非常利害的一一她的耐力好,脚步频率又高。既适合“短跑”,又适合“长跑”。所以每次运动会,都述明同学都是班上“径”赛主力运动员……“体育运动赛”和“背书比赛”不一样,“背书比赛”只要提前一个晚上用功就可能得第一。体育比赛,尤其是“米”、“米”长跑,关键的是要靠耐力。而耐力的提高是要靠“练”一一为了增强耐力,都述明同学是长年累月坚持锻炼,要么沿着操场边缘跑,要么早上从家里跑到学校,晚上从学校跑回家。现在想想,在那食物非常匮乏的年头,都述明同学可能经常饥肠辘辘地跑来跑去,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后来我们毕业离校了,多少年后,只要一提到“都述明”同学,我就会想起她那身轻如燕的跑步身姿。走向社会以后,都述明同学跨入了教师行列……年前后的一天中午放学,在护送学生过公路时突遇车祸,以身殉职。值得欣慰的是:都述明同学的女儿、女婿都继承了她的遗志,继续走着都述明同学没有走完的教书育人之路!崔执胜同学是原龙头公社人(具体是哪个大队我不清楚)。他当时给大家的印象是“缩手缩脚”有点放不开,很少说话,即使说话声音也是非常“温柔”的。记忆中的他是个爱静的人,我怀疑他高中两年不一定和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说过话。他和我“交往”,很少直呼我的名字,而是叫我“班长”,而且“长”字声音拖得长长的。他个子不高,冬天经常围一条方格长围巾、戴一顶皮革“四块瓦”帽子。样子挺可爱的。为人朴实,班级活动中是个任劳任怨的人!崔执胜同学毕业后也走上了教师之路。具体工作情况我不清楚,家庭情况我也不清楚,因为我们后来一直没有见过面……大约是年夏天,崔执胜同学因意外事故离世!崔月芳同学是原孔城区南口公社人(哪个大队不清楚)。在当时班上所有的女同学中,她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我们互相了解得也最多,因为我们都是“班干”一一我是班长,她是宣传委员。尽管是戏台上的官,但那时候我们是“演得”有滋有味的。我们班的黑板报、文娱汇演(当时是“五一”、“十一”“元旦”一个汇演接着一个汇演)等宣传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崔月芳同学身高约1米6,性格温和、为人热情但又给人柔中有刚的感觉。她在家里排行老小,父母的年龄比较大(她的父亲到学校来过,崔月芳还引我和她父亲见过面),有几个哥哥嫂嫂一一她在家里的处境“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可能是受家庭环境“历练”的原因吧?所以她的生活经验比我丰富多了;处人处事的经验也比我“老道”。她在班上年龄算大的,有些同学,尤其女同学都喊她“月芳姐”,经常地总有几个女同学众星拱月似的拥着她。因为她在同学们心目中有威信,她分管的班级“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我的“班长工作”减轻了不少压力!因为都是班干,经常要在一起商量工作,接触比较多,互相也谈得来,有时候也聊一些“题外的话”一一心里有什么想法,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等等……我那时自认为自己是“根正苗红”,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劲”,说话办事经常地不考虑后果,为此,崔月芳同学也没少“帮助”我。年元月24日上午8时,我们跨出大关高中大门后,家在学校旁边的薛芳庆同学(现卅铺初中老师)留我们几个人吃中饭,崔月芳同学也在……为感谢崔月芳同学两年来支持我做好班长工作,我把学校团委发给各班主要团干部的一枚“团徽”摘下来,放在了她的手上……下午,我们就踏上了各自的征途。离校以后,崔月芳同学经常给我写信。她回家后的心情不是很好一一她的父亲解放前可能做过一点什么“事”,“文革”期间虽然没有受到直接冲击,但时有如履薄冰之感,说话“硬不起来”;她的父亲又是个非常喜欢“动脑筋的人”,可能和身边的有些人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经常闹些小矛盾;和哥哥嫂嫂,可能偶而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当时大队的领导可能对回乡青年的“安排”也不是非常地公平公正……反正,她每次来信说的都是这些。我那时心情也很不好(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因为心情郁闷,剃了个大光头……陌生人都指指点点“怀疑”我是劳改释放),加上我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傻乎乎”地也不知道动脑筋、想办法“开导”她……现在想想,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愧意!后来我们的联系慢慢地就少了。她成家后,联系就断了。年前后,我在桐城师范参加进修培训学习,突然听说“崔月芳同学走上了绝路”……晴天霹雳!按照我对崔月芳同学的了解,逼着她走上“绝路”,一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一当年的“月芳姐”怎么会如此想不开呢?当年班上许多同学遇事“想不开”的时候,都是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呀!然而,崔月芳同学真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不解的谜、是无尽的思念!大关高中届高一(2)班共72位同学,已经“走”了8位,正好是九分之一。回想着已经仙逝了的几位同学曾经的一桩桩、一件件,我愈发地情不能自已,晶莹的泪光中,八位同学的形象愈发地显得清晰……陈世德、殷根贵、陈旺生、孙义球、李诚社、都述明、崔执胜、崔月芳八位同学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留给我们的是一段段快乐往事的回忆!留给我们的是终生难忘的同学深情!一一谨以此文献给原桐城县大关高中,届高一(2)班英年早逝的八位同学!.12.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yx/6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