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过大年middot春绿玉门关麦积

麦积小曲儿是流行于天水市麦积区境内的古老曲艺品种,形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演唱形式属于曲牌体,是一种集民间说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麦积小曲源于西北社火中的夜秧歌,俗称地摊子,一般是由小曲爱好者临时搭凑,在春节或农闲时以自娱自乐的“地摊”形式活跃于村院麦场,所以也叫社火曲。

麦积小曲主要分布在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西枝村、高家庄、廖家庄、石家沟、胡家沟、峡门等村,尤以甘泉镇西枝村小曲最为有名,其表演形式主要以演唱为主,同时伴有表演性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可一人独唱,亦可多人合唱。

演员上场时着彩妆表演,彩装主要以社火脸谱为主,红为忠、白为奸、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义侠、金银、恶煞为神妖等,来表现人物忠善刚勇,草莽奸佞的特征。

表演方式是一边演唱,一边舞蹈各种阵法,场面气势宏大,美轮美奂,主要阵法有:一字长蛇阵、二龙戏珠阵、黑虎剜心阵、白马分鬃等,整个表演过程极富感染力,令观者流连忘返。

麦积小曲腔调众多,在传统小曲演唱基础上,既传承了北方小曲的艺术风格,又保留了本地腔调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刚调、东调、西调、花调、银丝调、茉莉花调、五更调、背弓调等。曲调大多高古通俗,旋律简洁丰富,唱法柔媚而韵致无穷,所用诸调高低起伏,层次分明。

伴奏的乐器则是传统的板胡、二胡、三弦、鼓、钹、碰铃、摔子、四片瓦等,使演唱节奏明快、古雅。表演用的道具主要以旱船、推车子、龙灯、高摇伞、手帕、彩扇以及北方农家常用农具,如镰刀、扁担、水桶、连枷、锄头等加以点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麦积小曲传承了当地古老小曲原生态的演唱风格,唱腔时而似秦腔粗犷豪放,时而似陇剧婉转悠扬,同时还传承了小曲独特的服装道具及表演技巧。

在表演内容上,主要以歌颂历代英雄人物及民间流传的美德故事为主,同时加入了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元素,另外还增加一些以幽默说唱方式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主题思想。

以比较规范的民间娱乐形式,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特色,成为当地民间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的一项娱乐活动。

麦积小曲从最初的年庆娱乐,发展到现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承载着教化育人的作用。挖掘整理麦积小曲对于研究地方音乐以及地方戏曲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小曲艺人因受观念的影响,只传男不传女,且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随着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一部分作品现已失传。

许多小曲曲目的内容及唱腔已经残缺不全,小曲第一、二代传承人姓名和所传曲目早已无从考证,现有据可查的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6人。

如今,各类艺术都如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然而落英缤纷之后,毕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怅然若失,拨开霓裳翻飞的华丽外衣,细思慢品,静心体味,只有代代传承的民族艺术永远让人记忆悠长,回味无穷。

麦积小曲历经几百年、几十代艺人的智慧凝炼,他们将家国情怀,道德教化,人生情爱都深情凝聚在高古淳朴的小曲艺术中。一支支小曲,犹如绵延不绝的渭水河,滋养着麦积人民的风骨与风情,滋养着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监制:武彦

编审:朱锋

编辑:韩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yx/8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