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埋在深处俗为泥,辗磨雕琢初成坯。烈火焙烧浑不怕,要做人间防雨衣。”这是描写瓦的一首诗。瓦是人类栖身之所——房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我国,青瓦出现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成形于汉代,故有“汉瓦”之称。到唐代,它的制作技术趋于成熟,以红瓦、青瓦(或称黑瓦)和琉璃瓦为主要品类。青瓦质地较为粗松,用于一般建筑。攸县制作瓦的历史也悠久。据考古发现,在今酒埠江色江村至慈峰山村一带有众多瓦窑遗址,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历经了形式大小和工艺的演变,以其美观、质朴、防雨保温之优点,展现在各类建筑之顶。
青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用于民居房屋。一般的成弧形,刚烧制成时呈棕灰色,在室外雨水作用下会慢慢变成深青色,所以又名小青瓦,长—毫米,宽—毫米,攸县又叫“匙瓦”。全县制匙瓦的地方比较普遍。攸县槚山、大桥还有制作沟瓦和栋瓦的传统工艺,其制作过程与匙瓦大体相同。
青瓦是黏土烧制的,黏土具有极强的黏性。将黏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瓦坯,放在瓦窑中煅烧便制成瓦。黏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瓦;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黏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四氧化三铁则呈青色,即青瓦。青瓦的制作历来就有一套严格的规程,从选泥、入池、沉淀到踩泥、制坯、晾制、烧制直至封窑、浸水都有较严的要求。青瓦的制作工艺如下:
选泥。制作青瓦的材料是黏泥土,必须选择不含沙子的黏性很强的“滑胶泥”。这种泥地质分布不广,一般在深层土壤中挖掘。攸县槚山、新市、酒埠江、银坑、钟佳桥等地都有这种滑胶泥。选好了泥土,用锄头挖泥,用畚箕装好挑到的泥瓦棚的泥坪。一般会直接进踩泥池,踩泥池设在紧挨瓦坪不远的茅棚内,一定数量的泥土放到踩泥池后,就开始踩泥。
踩泥。踩泥是将挑来的滑胶泥人工踩匀,用双脚进行搅合,就像做斋粑一样,要用水来调和,并不停地翻转、搅合,使泥土不断地变软变稠。踩出浆水来,使滑胶泥变得更加黏稠,富有张力,俗称“千斤泥”。也有用牛代替人力踩泥的。
垒泥。滑胶泥被踩出浆水后,变成黏稠力极强的瓦泥以后,就要将散碎的泥垒成一堵泥墙。垒泥墙是为制作瓦坯作准备。要将散黏泥用手一块一块先堆成泥垛,并还要进行第二次搅合、捣碾、拍打,使泥垛堆积成符合制作瓦坯的一堵泥墙。泥垛垒起后,再用一张钢丝尺(就像一张弯弓,拉弦是一根细小的钢丝)将泥垛四周切割,变成一堵长宽都够四皮瓦坯的瓦坯墙。
做瓦坯。这是制作瓦过程中重要的工序。做瓦坯,需要三件工具。一件是瓦坯模具,叫瓦坯桷,就像个小箍桶,攸县话称之为“瓦筒子”,它是用数块杉木条用苎麻绳连穿而成一个圆筒,分成四等分,每一等分中间有一道凸线。第二件是瓦坯桷套布,通常是用薄官布制作,官布的上端缝制在一个篾箍上,它和瓦坯桷都是一个圆柱形状。第三件是木刮。通常用棕树制成。棕树的木纹恰好与泥瓦上的瓦纹相吻合。做瓦坯有几道工序。泥墙筑好后,先用一把铁丝划尺将泥墙划开两爿薄瓦泥,两爿薄瓦泥可以制作八片瓦坯。先将瓦坯桷套布套好在瓦坯桷上,放置圆架上。再将切开的一片瓦泥像围裙那样贴紧到瓦坯桷套布上。接着,就要用木刮将长方条状的瓦泥两端粘合,并不断地将瓦泥自下而上地挤磨,通常情况下,会用木刮蘸点水,但蘸水不能太多。将瓦泥坯表面刷光滑,使木刮上的纹路清晰地印到瓦泥坯上面去。瓦坯桷套布的作用是隔离瓦泥与瓦坯桷,瓦泥紧贴在瓦坯桷套布上面,用刮子将瓦泥做成瓦坯以后,就要将瓦坯桷从圆架上轻轻地拿下来,再轻轻地放到瓦坪地上。这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细活就是扯瓦坯桷套布。先要将里面的瓦坯桷顺时针从里面缩拢(瓦坯桷是用苎麻绳子将片桷连穿起来的)一下,并要轻巧地将瓦坯桷从中间拔抽出来。这时候,瓦坯桷丝毫不能碰挨瓦坯桷套布,如果碰挨了,就会导致瓦坯扭曲变形,下一步,还需要谨慎小心地将瓦坯桷套布从瓦坯上剥离。打开即为四片瓦坯。拔扯瓦坯桷套布后,四块瓦坯形成一个圆圈,很坚挺地竖立在瓦坪沙地上,做瓦坯的工序就算完成了。
晒瓦坯。制作瓦就要碰上好晴天。攸县有句俗话说:瓦坯好与坏,全靠太阳晒。做瓦的靠天吃饭。夏、秋太阳大,瓦坯晒一天就行,太阳不大,需晒2—3天。
收瓦坯。瓦坯晒干后就收。收瓦坯时,收瓦工将圆瓦坯一拢,就断成四片瓦坯,要将四片瓦码整齐,挨地面这头的瓦坯稍厚稍宽,放下面,直行一层层码成垛,一般可垛至2米高。
挖窑。传统瓦窑型有无顶窑和有顶窑两类,又叫平顶窑和尖顶窑。尖顶窑大多在平原地区使用,攸县做瓦多在丘陵山区,都使用平顶壁式瓦窑。选择在距离瓦坯制作场地较近,出入方便,且泥土比较坚硬、不易发生滑坡的山崖或山岸边作为窑炉地址,再往山的纵深处掏挖,挖成一个圆窑直径5—6米,窑高6—7米,可容装5—10万皮瓦坯的马蹄式窑窝,所以这种瓦窑又叫“马蹄窑”。瓦窑洞里面挖成以后,窑顶部掏挖三至四个烟囱,窑炉左边设置一个1.5米左右高的窑门,设置一个烧窑用的炉膛(长宽1米左右),炉膛与内窑相隔一定阶梯式的坡度,便于烧窑。
装窑。瓦窑挖成,干燥几天后才可以装窑。窑底部五脚窑、七脚窑、九脚窑几条沟壑,是让炉火从底部往上窜的通道。很多泥瓦匠会在制作青瓦的同时,还会制作少量的青砖(又叫火砖),在装窑时,将坯砖放到底部,瓦坯放在坯砖的上面,层层加码,垒集到顶部。如果遇到尚有未完全晒干的泥瓦坯,只能放到最顶层。
总编:卢飞飞
编辑:易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