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四磨汤经方解读十

越鞠丸——经方解读

苍术(12克),香附(10克),川芎(9克),神曲(10克),栀子(10克)炒各等分。

共为末,水丸如绿豆大。近代用法:每服二、三钱,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本方为通治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剂。本病虽有气、血、火、湿、痰、食之分,其中气、血、火三郁多与肝有关;湿、痰、食三郁多与脾有关,故本方证的病机,实际上就是肝脾郁结所致。因此,六郁之中,是以气郁为主。其病以胸膈满闷,食少吞酸为主证。前人认为:治郁者必先理气,以气行则郁行。故立行气解郁之法,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等诸郁自解。方中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故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共为臣药。本方药虽仅五味,但可统治六郁,比如痰郁多由脾湿引起,湿郁得解,则痰无所聚,因此,脾湿痰郁亦可消除,故方中不另加化痰之品,此为治病必求其本之意。

本方所治诸郁,乃属实证,若虚证郁滞,则不宜单独使用,可酌情配伍养血滋阴,益气扶正之品以治之。如一见郁证,不分新久,不辨虚实,一概投以越鞠丸,其效定然不佳。

六郁之证,分而言之;气郁多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血郁多见胸胁刺痛,痛有定处;湿郁食滞多见饮食不化,脘腹胀满,呕吐嗳气,苔白腻;痰火郁结,多见嘈囃吞酸,舌苔黄腻,脉弦滑等证。

本方示以治郁之大法,临证运用时,可根据六郁的偏重加减使用。如气郁偏重以香附为主,并加木香、枳壳,增强行气解郁之作用;血郁偏重,以川芎为主,并加桃仁、红花,以活血;湿郁偏重,以苍术为主,并加茯苓、泽泻,.以利湿;食郁偏重,以神曲为主,并加麦芽、山楂以消导;痰郁偏重,酌加陈皮、半夏、瓜萎、胆南星等以祛痰;火郁偏重,以桅子为主,并加黄岑、黄连以清热;若挟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萸以祛寒;治疗妇女痛经,或精神抑郁者,可酌加郁金、佛手以加强行气疏肝之作用。

1、木香顺气丸:木香、香附、陈皮、厚朴、青皮、枳壳、槟榔、苍术、砂仁、甘草。功效:顺气开郁,和胃消食。主治:气郁不舒,胸膈胀闷,呕吐腹痛,大便秘结者(《沈氏尊生书》)。

2、排气饮:陈皮、枳壳、香附、乌药、厚朴、木香、藿香、泽泻。功效:理气除满。主治:气机不畅,兼有湿阻气逆食滞,脘腹胀痛者(《成方切用》)。

朱丹溪:“郁为燥淫。燥乃阳明秋金之位。肺属金,主气,主分布阴阳,伤则失职,不能升降。故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又郁病多在中焦。中焦脾胃也,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主。四脏一有不平,则中气不得其和先郁矣。此方药兼升降者。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苍术辛烈雄壮,固胃强脾,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抚芎足厥阴药,直达三焦,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通阴阳血气之使,不但开中焦而已,胃主行气于三阳,脾主行气于三阴,脾胃既布,水谷之气得行,则阴阳脏腑,不受燥金之郁,皆由胃气而得通利也。”(录自《医方集解》)

四磨汤——经方解读

人参(6克),槟榔(12克),沉香(5克),天台乌药(12克)。

四味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本方主治因伤于七情,肝气横逆而致气急而喘,胸闷不食之证。此病之本在于肝,而发病之标则在于肺与脾胃,故治宜降气调肝法。方中槟榔性多沉降,善于破滞下气,故为君药。沉香降气平喘;乌药调肝顺气,共为臣药。但降气行气诸药,每易耗损正气,故佐以人参益气护正,使降中有升,泻中带补。四药共用,以降气顺气治肝为本,本病去,则标病之胸间不食等症亦自愈。

方中四味药物使用磨服,则力专效速,故取曰为“四磨”。

暴怒气逆,忧思气结。本方证多由于七情所伤,肝气横逆,而致胃失和降,肺气上逆,引起气急而喘,胸膈满闷,嗳气频频,不思饮食,大便失常,舌苔白薄腻,脉沉或弦等证。

若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壳、白酒磨服,名曰五磨饮子,主治暴怒卒死(即晕厥)。

本方与四磨饮子均有破滞降逆之功,主治肝气横逆之喘闷不食之证,但四磨饮子内有人参兼顾其虚,寓攻于补,正邪两顾,而本方去参加木香、枳壳,功专降逆顺气,宜用于体壮气滞之实证。

张秉成:“大抵此方所治,皆为忧愁思怒得之者多。因思则气结,怒则气上,忧愁不已,气多厥逆,故为上气喘急,烦闷不食等证。然气之所逆者,实也。实者泻之,故以槟榔、沉香之破气快膈、峻利之品,可升可降者,以之为君。而以乌药之宣行十二经气分者助之。其所以致气之逆者,虚也。若元气充足,经脉流行,何有前证?故以人参辅其不逮,否则气暂降而郁暂开,不久又闭矣。是以古人每相需而行也。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成方便读》)

四君子汤,四物汤——经方解读(八)

六味地黄丸,沙参麦冬汤——经方解读(九)

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经方解读六

一贯煎.生脉散——经方解读七

二陈汤.补肺阿胶汤——经方解读(之四)

归脾汤,金匮肾气丸——经方解读(之五)

理中丸,保和丸——经方解读(之三)

补中益气汤.小活络丹——经方解读(之二)

经方解读之荆防败毒散,小青龙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kuaiwaa.com/swzz/3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