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游记作文「篇一」
坐车经过了几十分钟时间,三河到了。停好车,我们一家三口便沿着三河古老的街道漫步前行。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旁,这座桥用青黑色条石建成,桥面上的石头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三县桥。我问爸爸,干吗叫三县桥呢?爸爸说,你自己看一看反面的说明就清楚了!原来呀,这座桥建造于宋代,已经有一千年余的历史了!因它地处三个县接壤之地,所以叫它三县桥,这里的三县是指合肥、舒城、庐江。牌子上一副对联一桥跨两岸,鸡鸣闻三县正是该桥所处地理位置的写照。桥下一条条小船载满着游客,在水面上来往穿梭。这些船很有些特色,全部是人工摇橹前行,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反正与当今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协调的。走吧,继续向前,爸爸一声呼唤把看得入迷的我唤醒。
过了桥,我们便挤进古老的一人巷,地面是用条石铺成的,两边都是些古老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暗红、灰黑,看上去都有了些历史。他们大多卖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米饺、烧饼、干子等等,再就是一些经营农家土菜的餐馆。游人本就拥挤,经常还有载着游人的三轮要求让路,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经常闪到路两侧避让。
街边有人在卖自己熬制的麦芽糖,馋得我直流口水,想买点尝尝,可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糖丝虽然好吃,但没多大营养,又不卫生。哎,只能忍着了!
这儿没有太多的景点,经过杨振宁故居、还有淮军首领刘秉章的故居时,我们本想进去看看的,见了门口的样子,有些犹豫,还是离开了!
天气有些热,我们有些累,转悠了一段时间,找了家土菜馆坐下,吃完些可口的饭菜,便回家了。
我们一家三口和另外两家,共九人,去贺州旅游。我们每家开一辆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终于到达姑婆山底下。在森林宾馆把东西放下,就开始上山了。姑婆山丰常美丽,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小溪,飞流的瀑布,青青的草坪。
公园的车带着我们沿着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上去,到了一个大草坪,就没路了,接下来就是青石板路了,我们就开始自己爬了,我总是冲在队伍的前面,我带着大家爬到山顶,到达了姑婆山最大的一条瀑布,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在下面形成了一个很深的潭,我喝了一口潭水,真甜啊!
当晚我们就住在了森林宾馆,山里的空气真新鲜啊!我睡了一个香甜的觉。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黄姚古镇,黄姚古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路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路边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密密麻麻的,家家户户的们都开在路边,一条巷子的人就仿佛是一家人一样,巷子里有很多孩子在一起玩游戏,还不时有不知名的狗狗好奇的上前来看着我们。
第三天,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贺州,结束了我们快乐旅程。
古镇游记作文「篇二」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闲、祠堂文化为一体的江南文化旅游胜地——惠山古镇。
到了西神广场,石壁上刻着“惠山古镇”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我们往里面走,看到了一条街,街上有很多小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还买了一个绕绕糖吃既好吃又好玩;有宽袍大袖、飘逸典雅的汉服,不少喜欢汉文化的人在这里驻足观看;还有人在制作各类具有江南特色的艺术作品。
我们继续往里走,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范文正公祠,往里走,我们看到大厅上方的匾额“德行传家,”下面还有一副对联“文章传赤县,忠爱数名流。”范文正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名臣范仲淹,他是宋代的大政治家,他写过的著名文章有《岳阳楼记》等等。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旁边的陆宣公祠,他是唐朝著名的贤相,走进大厅迎面就见“学为帝师”的一块红匾,是由民国时期的汤恩伯题写的,可见陆贽的人品和学问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和赞誉!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倪云林先生祠,倪瓒号云林,元代无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街两旁还有很多名人祠堂,数不胜数。街的尽头就是锡惠公园,惠山直街上有很多无锡小吃,如油酥果、臭豆腐、豆腐花、酸辣汤……,直街旁的下河塘前矗立着高大巍峨的一座牌坊,它是惠山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沿着河岸往里走,我们还参观了“中国泥人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泥人作品。
这次旅程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体会到无锡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古镇游记作文「篇三」我爱古镇,我爱它青灰色的石板路,古朴别致的建筑,悠长幽静的巷道以及如醇酒一样朴素动人的民俗民风。古镇总能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它尘封的原始风情令我向往。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依山就势,颇具山寨城堡特色。它始建于明代,镇内完好地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电影《寻枪》的拍摄,使得这里为更多人熟知。
我在去年4月有幸来到了青岩古镇参观。因为是早晨时分,街人行人稀少,这座正在沉睡的古城给人以静谧详和的感觉。
在古巷之间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墙、石瓦、石雕、石牌坊随处可见,脚下的石板发出的“啪嗒”声不绝于耳。要说青岩古镇是一座“石头城”可不为过。
兜兜转转又来到了古镇的中轴线——从北门蜿蜒向南门的古驿道。太阳已高高升起,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络绎不绝,和刚才小巷里的世界俨然不同。和外公坐在街边小店的树下,吃着香甜软糯的糕粑稀饭,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吹着带有凉意的微风,真是惬意极了!
下午的阳光好似一只慵懒的猫,趴在街边的石墙上便不再动了。我与外公一人品味着古镇特产之——卤猪脚,沉醉在古镇特有的味道中。站在定广门之上极目远眺,城外是群山逶迤,城内是街巷交通,可真有点“指点江山”的感觉,可惜想不出“千古绝句”来吟诵。
我爱这清静、古朴、原汁原味的古镇,可惜没能看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日美景,是时候“打道回府”不再久留了。
前几天,我们一家和表弟王浩宇一家去旅游。我们先后到了安仁古镇、柳江古镇、街子古镇。其中,我最喜欢柳江古镇。因为我和表弟都特别喜欢玩水,而柳江古镇的溪流正好满足我们,所以我们特别喜欢这里。
傍晚,我们刚到柳江古镇就迫不及待的来到溪水边,这时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大人、小朋友,有的玩水枪,有的泼水,还有的合影留念。我和表弟也兴奋地下了水。脚刚没入水中,一股清凉就弥漫全身,说不出的舒爽凉快。水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水下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垫在脚下让我们走不稳路,左右摇晃。为了保持平衡,我俩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这时,爸爸也下水了,只听他大叫一声:“好痛。”我和表弟吓一跳,以为爸爸遇上了危险,结果仔细一看,原来他没穿鞋光脚下来了,哈哈,这就难怪了。爸爸艰难地走到前面为我们拍照。我们越来越适应在水中行走,胆子也大起来。我们互相浇水,追逐嬉戏,一会儿跌坐在水里,一会儿又趴在水中的青石板上,还在青石板上盘腿拍照,向水流最急最大的地方逆流而上。当然,一切都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行,太危险我们也不敢的。
不知玩了多久,我们的衣服裤子都湿透了,爸爸妈妈催促说快上岸吧别感冒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岸,不过一想到明天还可以继续来玩,我就又开始期待了。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啊。
古镇游记作文「篇四」“小熊哥哥帅不帅?”
“帅!哈哈哈……”
安昌古镇的入口,一群来自大江东的小记者正在拍合照,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拍完合照,我们就要分组参观古镇了。
古镇载满了绿树,它没有依山,却傍着水。那河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河水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河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河底的沙石。
古镇上最多的就是酱鸭、酱舌头、酱香肠等,这些东西几乎每家商店都有,颇具年味。我想,这应该是安昌古镇的特色吧!最引人注意的是做糖人。各种图案摆放在老师傅的货台上,红彤彤一片,甚是喜庆。年是狗年,我请师傅给我画只小狗迎新年。只见师傅在石板上涂了一层防粘的油,然后用小勺舀起熬好的糖,一会儿工夫,师傅就在石板上浇出了线条,画成了图案,待造型完成后,他用铲刀小心翼翼地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稍凝结师傅就将糖人递给了我。那速度真是快得惊人!经询问,我才知道师傅做得如此之快的原因:一是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要一气呵成;二是师傅做糖人已有几十年,这门技艺他已经很娴熟了。是呀,熟能生巧,精彩来自于几十年的磨砺!
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扑鼻清香,原来是路旁的腊梅。它没有菊花那样婀娜多姿,没有牡丹那样富贵,没有月季那样绚丽,但是它那种“凌寒独自开”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正如这安昌古镇上的每一位民间艺人。
活动结束了,我们和古镇道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但是这个古老的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很荣幸参加了玉峰文苑组织的锦溪古镇采风活动。
一路上,我们这些小作家的欢声笑语像百灵鸟唱着欢快的歌。我们在大巴车上玩了成语接龙和古诗词接龙的游戏。刚开始还好,可到了后面,我就是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只能想到几个。书到用时方恨少,明明就是平时很熟悉的,可就是在嘴边上说不出来。有的同学反应快说得斩金截铁;有的细声细语,还有的人默不作声。
车窗外风景美不胜收,通过比水还透明的玻璃,偶尔会看见一些奇花异草,甚至能闻到阵阵花香。春日里出游,心情真好!
车在景区门口停了,有一种古典园林气息扑面而来。一步一步走上青青石板,水墨江南被渲染得淋漓激尽致,一道道黛瓦白墙,一排排画梁雕栋,一行行粼粼波光,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了脚步,内心莫名其妙地安静了下来。
来不及细细感受古街小巷的风土人情,就被导游带进了砖瓦博物馆。刚进去迎面就是一堵高大的砖墙,右边还有一个比狗洞大一点点的小拱门。没有人穿过这道拱门,只是绕着走,原来那拱门就是古砖窑的缩影!我们从边上走进陈列室,里边各种各样的砖瓦映入我的眼帘,上面还雕有不同的图案,有荷花,飞龙,蝙蝠等。看到这些奇珍异宝,室内立刻变得热闹非凡。迈着轻松的步伐走上二楼,我第一次知道金砖并非是金子做的砖,而是跟金子一样宝贵的砖。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百年千年的沧桑,朝代更替,战火烽烟,身上的每一处都散发着厚重感;它们历经岁月洗礼,物换星移,如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英雄。如今,它们静静地沉睡在这里,仿佛从来都不曾被世俗所打扰。
穿过一条窄窄的巷子,我们来到了柿园。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柿园是近代著名画家、围棋国手陆曙轮先生故居。转入厅后,有一个小小的院落。亭子走廊树木花草,也看到了传说中的柿子树,特别是那个亭子,虽说并不奇特,但亭内所挂置的楹联横匾却值得一读:清代伊秉绶的楹联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中间是郑板桥的木雕磨漆竹子画,横匾是文征明的清风徐来行书,酣畅淋漓,笔走n。我不禁感叹,没有豪宅豪车,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一代大家就是从这个古朴雅致的院落里走出来的。
风悄悄地吹过,把我们一行人吹进了张省美术馆。闻着艺术的气息,观赏着张省先生的葡萄画,这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不知不觉中我们有些疲惫,正想着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抬头一看是莲花禅院,即便不要求你参禅悟道,这也是一个能让你瞬间平静下来的好地方。
行程快要结束了,我心里有些依依不舍。锦溪,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放松身心,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择一镇而终老,我想这就是锦溪古镇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