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眠童谣:娃娃睡觉觉
“噢~~噢,娃娃睡觉觉,老虎戴帽帽,老猫逮住个大耗耗。头头拍,眼眼涩,瞌睡虫虫快来哇,娃娃睡着你再走哇!”
▲在往复吟诵和摇晃中,婴儿很快就会安睡。
二、亲子互动类童谣:拉锯扯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
搬闺女,叫女婿,没脸的外甥也要去,一个兜嘴打回去。
三、教育、教化类童谣
1、喜鹊喜鹊尾巴长
喜鹊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老娘想吃黄芽韭,家贫难把闲钱有。
媳妇想吃香水梨,清晨起来驾毛驴。
驾着毛驴去赶集,赶了东集赶西集。
回家买了个大甜梨,倒坐门限削了皮。
慢慢吃,慢慢咽,梨核卡着不好办,千万别叫娘看见。
▲教育孩子要孝敬双亲,不要娶了媳妇忘了娘。
2、急毛猴儿,卖韭菜
笑话儿,吊朵儿,莜面窝窝醋精儿;急毛猴儿,卖韭菜,大嫂出来买来,没钱挖出米来,汉子回来打出她屎来。
▲教育孩子,男人才是一家之主,女人不要自作主张。当然这是旧思想。
3、大后生
大后生,大后生,骑上毛驴下大同,大同有我老外父。走路路过外父门。大兄哥留,小舅子拉,一拉拉在他们家,撩起门帘看见个她。白脸黑首帕,白银环子两耳挂。石榴花,牡丹花,蓝绸衫,四块瓦。回家说给我的妈,典房卖地快娶她。娶你媳妇做个甚,烧火剥葱养娃娃。
▲教育男孩子,将来要娶妻成家,传宗接代。
4、舅舅不是个好舅舅
舅舅不是个好舅舅,两颗懒蛋灰溜溜;
姨姨不是个好姨姨,腿半儿圪夹个水离离。
▲从前都是大家庭生活,难免有年龄相近的舅舅、姨姨“欺负”小孩子的现象,大人就用这样的童谣“骂”小孩子的舅舅、姨姨,给小孩出气;另这首童谣也具有性启蒙的意义,使孩子们知道男女人在生理上的区别。
四、儿童间互动类童谣
1、打花棍
孩子们聚到一起,拿起放牛棍、锹把、木棒,随时玩耍。其游戏形式为两个孩子面对面地互相碰撞、舞动翻飞的木棍,同时合着节拍说出“打花棍”的童谣来:
“我打花棍一月一,小鬼拿的判官笔。
我打花棍二月二,二郎庙上穿蓝裤儿。
我打花棍三月三,三犋骑马跑南山。
我打花棍四月四,四个铜钱四个字。
我打花棍五月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我打花棍六月六,六盘馍馍六盘肉。
我打花棍七月七,天上下雨地上湿。
我打花棍八月八,八两银子捣手镯。
我打花棍九月九,放牛小子扭一扭。
我打花棍十月十,家家户户包扁食。”
2、有的童谣采用谜语式一问一答,回环生趣,例如:
问:支棱凳架,肚里头说话。答:房
问:你说房,就是房,又没檩子又没梁。答:窑。
问:你说窑,就是窑,又没尾巴又没毛。答:鸡蛋。
问:你说蛋,就是蛋,一槌捣下十八瓣。答:蒜。
结尾:算就算了哇。
五、诙谐类童谣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人们,看似木讷,实际上也很诙谐幽默,在对小孩子们的启蒙教育的童谣中也有体现。
1、胡说话
胡说话,话说胡,胡麻地里撵麻猴,撵起两个蒿滴溜。下下两颗鸽子蛋,孵出两个哈巴狗。
2、过大年,响大炮
过大年,响大炮,爷爷把接奶奶尿;奶奶尿的欻欻,爷爷笑的哈哈。
3、笑话笑,打板落
笑话笑,打板落,五乘骡子五乘轿,轿合儿坐的个毛姣姣。
毛姣姣,吃甚呀?吃枣儿呀。
你的枣有核核,我的枣没核核,你妈嫁了个牛犊犊。
牛犊犊不会吃夜草,你妈嫁了个椰瓢。
椰瓢不会舀水,你妈嫁了个小鬼。
小鬼不会把门,你妈嫁了个瓦盆。
瓦盆不会坐地,你妈嫁了个簸箕。
簸箕不会扇粮,你妈嫁了个阴凉。
阴凉不会倒西,你妈嫁了个草鸡。
草鸡不会下蛋,你妈嫁了个疤汉。
疤汉不会哄娃娃,一du子压死二十四个板娃娃。
六、其它类
1、大雁大雁摆溜溜
大雁大雁摆溜溜,穿的红袄儿绿袖袖,后山眊你老舅舅。
▲每当春秋二季看见大雁在天上飞的时候,就会没来由的这样喊上几声。
2、汽车汽车站住
汽车汽车站住,我是公社干部!
▲当年,汽车是很少见的,每当看到汽车飞驰,小孩子们就会边追边喊。看来,干部的特权以前也有啊,还是公社干部厉害。
3、新来户,胶皮肚
新来户,胶皮肚,吃的不够找干部。
干部给你三百六,吃的你眼睛蓝豆豆。
▲当年大青山后山地区达茂、武川、四子王旗一带地广人稀,基本上都不用吃高粱、玉米等粗粮,也很少饿肚子,因此各村都有一些为了不挨饿搬来的外来户。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童谣。
谷粮感谢您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