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瓦
别名:毛脉金粟兰
Chloranthusholostegius(Hand.-Mazz.)PeietShanvar.trichoneurusK.F.Wu
多年生草本,高25-55厘米;根状茎生多数须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通常4片生于茎顶,呈轮生状,坚纸质,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5厘米,宽4-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一腺体,两面无毛;侧脉6-8对;叶柄长0.5-1.5厘米;鳞状叶宽卵形或三角形;托叶微小。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通常1-5聚生,连总花梗长5-12厘米;苞片宽卵形或近半圆形,不分裂;花白色;雄蕊3枚,药隔基部连合,着生于子房顶部柱头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伸长成线形,长5-8毫米;子房卵形。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3-4毫米,绿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生于山坡、沟谷密林下或灌丛中,海拔-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全草供药用,能解毒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性关节炎、菌痢。有毒。
本种与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Laub.很近似,但本种花序1-5条,苞片全缘,药隔较短,长5-8毫米,易于区别。
石棉金粟兰
叶较大,宽倒卵形,长12-19厘米,宽8-13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从基部1/4以上始有粗的牙状锯齿。花期6月。
产于四川。生于山坡林下,海拔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石棉。
毛脉金粟兰四块瓦(云南)
本变种与原种不同之处,主要为叶背面沿脉密被鳞屑状毛。花期5-6月。
产于云南、贵州。生于山坡草地或杂木林内,海拔-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