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
风采
岳建民院士
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彬县。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和年在该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有机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岳建民院士:用现代科学“尝”百草寻新药岳建民院士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动力,在追求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然有机化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物尽其用,并提高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质量。作为一名科学家,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任凭人生峰回路转,都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我离开和放弃。
“尝”百草里藏着太多惊喜
天然产物,就是自然界植物自己产生的各色化学分子。“大自然的神奇远超人类的智慧,在传统药用植物中,总是蕴藏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提到天然产物,岳建民顿时现出温柔和欣喜的神色,仿佛面对自己的儿女,“那些意想不到的新颖结构,往往就是植物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
常用传统中药高良姜里有种活性物质,不仅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还能促进胃溃疡创面愈合;中药土槿皮中的土槿皮乙酸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俗称“四块瓦”的金粟兰属植物分离出的化合物有极强抗疟作用……研究越多,岳建民越觉得中草药是一个宝库,为了从中发现更多宝藏,他上青藏高原采雪莲、进热带雨林寻找当地民间药用植物,收集齐了几乎所有品种的虎皮楠属、楝科、金粟兰科等植物。
在他的实验室里,不少仪器都是用来“尝”百草的。岳建民说,这些仪器非常灵敏,能探测到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结构。“一棵植物中,往往有几百种化合物,每种化合物说不定都有一群长相类似的‘亲戚’,要从中挑出结构新颖和最具活性的那个,真不容易!”他说,好在团队成员都很优秀,经常“抱得新颖结构活性化合物归”。
发现活性化合物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使它活性更强、毒性更低;为了获得大量样品研发药物,往往还要对化合物进行全合成……“从天然产物到临床药物,需要多学科合作,我只是在源头跨出了第一步。”岳建民说,能发现药物先导和药物候选,就很高兴了。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再也不放弃虽然自称经历平淡,岳建民其实也曾兜兜转转,努力过出国,也去过企业,不过他最终想透了一件事:他最喜欢的,是实现自己的科研想法。于是,他放弃外企的高薪,来到药物所,继续他的天然产物研究。
年刚到药物所时,没有好的实验仪器设备,也没有得力的助手,岳建民白手起家。他原先的外企上司来看他,发现他在当时艰难的科研条件下,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研究,感动之下,便给了岳建民一笔数目可观的经费,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就靠这第一笔经费,我装备了实验室,开始招助手和研究生。第二年我申请到了杰青,终于可以安心做科研了!”岳建民说。
但是,回望来路,岳建民说:“如果没有这第一笔经费,我还是会坚持。因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就再也离不开了。即使有别的机会,也不会动摇。”
代表性成果研究: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该项目获得了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对我国55种中草药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分离鉴定了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个,其中新结构个,特别是发现新骨架化合物38个。
发现62个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离子通道抑制等活性,确定了其中的11个化合物为药物先导物,对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现的15个新骨架化合物被该领域权威杂志Nat.Prod.Rep选为研究热点,多个新骨架化合物被国内外科学家作为目标分子进行全合成,推动了先导化合物研究的相关学科的发展。
该项目研究成果对认识中草药主要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上内容来源:上海院士动态
浦东院士中心赞赏